[发明专利]凸轮型内燃机无效
申请号: | 201510088958.5 | 申请日: | 2015-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7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世铜 |
主分类号: | F02B75/04 | 分类号: | F02B75/04;F01L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1108 贵州省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轮 内燃机 | ||
一种凸轮型内燃机,是以现在的内燃机为基础改进的,用图2表示为现在的内燃机,图3表示为改进的凸轮型内燃机,以下各图中的1为燃烧室、2为活塞、3气缸、4气缸盖、5曲柄、6进气门、7排气门、8火花塞、9外活塞、10上缸、11凸轮、12曲轴上的齿轮、13凸轮轴上的齿轮、14传动齿轮、15垂直线、16杠杆、17推杆、18偏心凸轮、19气环和油环。改进的技术特征:1、①在气缸盖4的下面,安装50毫米左右长的气缸,可以上下移动(是同气缸盖一起移动的)叫做上缸(即图中表示的10)安装在气缸盖上的进气门和排气门和其他的一切安装,不另行安装,照常安装在气缸盖上,照常应用。②在气缸3的缸外,安装气环和油环19,改变成固定的活塞,叫做外活塞9,上缸和气缸盖,就在外活塞上移动;2、增长曲柄5一个燃烧室行程的长度,让活塞到达上止点时,以气缸盖接触;3、在气缸盖上安装凸轮11,用来控制压缩比,所以叫做凸轮型内燃机或叫凸轮牌发动机;4、将曲轴转角10-15°上的爆发时刻,改变推迟在40°左右上爆发;5、在曲轴上安装齿轮12,用来带动气缸盖上的凸轮11转动,6、改变控制进气和排气的凸轮为偏心凸轮,7、在气缸盖上安装弹簧20,用来控制将气缸盖压下归位,稳定做进气和排气工作,在压缩时,缸内气体压强逐渐升高,会将全部气体压入上缸10里,在利用凸轮11的凸压作用,又将上缸10里的全部气体转压进气缸3内爆发。可以保持吸气量,耗油量,压缩比不变的情况下,将曲轴转角10-15°上的爆发时刻,推迟在40°左右上爆发。因在10-15°上爆发,爆发的作用点离上止点很近,力距很小,动力不大,推迟在40°上爆发,爆发的作用点离上止点较远,可以增大力距两倍,就能增大动力两倍。由于吸气量,耗油量等没有多花,就能提高功率两倍,除去损失,可提高功率1.5倍,省油30%左右。
改变上述7点以适应改进的需要,改进原因,用下面图1来说明。
内燃机的爆发时刻,有的是在曲轴转角上止点附近的10-15°上爆发,在什么地方爆发,气体压强很高,就在什么地方产生最大动力,因此爆发的地方是能够影响功率大小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选择在能够起到较高的做功作用的地方,才能产生更高的最大动力,什么地方为最好呢?以知活塞上爆发的压强是经连杆传给曲轴,在由曲轴转变成能量,传给工作机件做功,曲轴在转变活塞上的能量时,有转变出大,有转变出小,这个原因是活塞产生最大动力的时刻,即爆发时刻。要作用在曲轴转变力量较大的地方,不要作用在曲轴转变力量小的地方。因为曲轴的转动是圆周转动,不是向活塞那样作直线运动。因此,曲轴转动在曲轴转角0°上(上 止点)是静点部份,不起做功作用。转动在15°上时,做功的作用很小,转动在40°上时,做功的作用较大,转动在90°上时,做功的作用为最大。用下面图1各图来说明这点,图中的:15表示为垂直线,16表示为杠杆。
1、假设:活塞爆发所产生的气体压强都设为100斤,爆发在图1-1表示的曲轴转角0°上,由于活塞上的压强是向下压的,作用点以轴心,成垂直线(用虚线15箭头表示)压力好像是吊在杠杆16表示的轴心上,不起做功作用,所做的功是:0(等份)÷5(等份)×100斤(压强)=0斤,最大动力为0,要是没有惯性的力,使曲轴偏转过去,在有多大的能量压给曲轴,曲轴是不会转变出能量来的。等到曲轴受惯性力的作用,使它转动在曲轴转角10°上时,才能做功,但是做功的效果差些。等到曲轴转动到40-90°上时,做功的效果虽然大些,此时活塞上的压强以降低了好些,做功的作用不大,因为活塞上的压强是随活塞向下移动,压强逐渐减小。
2、假设:在不改变压缩比的情况下,即保持一样多的压缩比,如果爆发时刻选择在图1-2表示的曲轴转角10-15°上(即现在的爆发时刻)由于曲轴作功大小的原理,是杠杆的原理变形应用。因此这100斤压强,作用在10-15°上,作用点的垂直线,相当于在1.5等份上,压强好比吊在杠杆表示的1.5等份上。根据杠杆原理,100斤压力,压在杠杆的一方,杠杆的另一方,就能克服30斤的阻力,即:1.5(等份)÷5(等份)×100斤(压强)=30斤,也就是说,能做30斤功,产生的最大动力为30斤,机械效率为0.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世铜,未经杨世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89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
- 下一篇:圆盘爆发回转式发动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