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翻孔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0198.5 | 申请日: | 2015-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7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涛;王海玲;何鹏申;李辉;黄涛;田冰星;阮林凡;刘明森;赵鸿鹄;郭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孔模具。
背景技术
翻孔是指利用模具把板料的孔缘翻成竖边的冲压加工方法,主要用于制造相关零件的装配部位,或者为了提高零件的刚度而加工出特定的形状。汽车白车身由数百个冲压零件焊接构成,为满足汽车车身装配功能的实现,部分汽车冲压件结构中设计有翻孔造型,该翻孔造型即是在冲压工艺中利用模具通过翻孔实现的。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两道工序实现翻孔,即预冲孔和翻孔,其中,预冲孔工序是在如图1所示的冲孔模具中实现的,完成预冲孔后,还需要利用后续模具进行翻孔。
在如图1所示的冲孔模具包括冲孔凸模11、凹模套12、凹模固定座13;其中,凹模套12固定安装在凹模固定座13上,其上表面为产品符型面,工作时冲孔凸模11向下运动与凹模套12配合进行冲孔。
但是,由于凹模套12与凹模固定座为固定连接形式,预冲孔工艺完成后若继续进行翻孔,则凸模的翻孔部分会与凹模套发生干涉,因此该预冲孔模具无法进行翻孔作业,需要另外配备翻孔模具,不仅增加了模具工序数,并且增加了模具工装成本。
因此,提供一种翻孔模具,以期能够在同一套模具中实现预冲孔和翻孔两道工序,从而减少模具使用量,降低模具工装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孔模具,以期能够在同一套模具中实现预冲孔和翻孔两道工序,从而减少模具使用量,降低模具工装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翻孔模具,包括固接于上模座的凸模,和固接于下模座、且与所述凸模配合凹模套,所述凸模包括靠近所述上模座的翻孔部和远离所述上模座的冲孔部,所述凹模套与所述冲孔部相配合;所述翻孔模具还包括活动限位机构,所述凹模套在所述活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沿模具开合方向移动、并固定于预设位置,所述凹模套处于下极限位置时,其上端面与所述翻孔部下端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优选地,所述活动限位机构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下模座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模具的开合方向;所述滑动组件有两个,且两所述滑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凹模套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于所述凹模套的两侧;
所述滑动组件朝向所述凹模套的端面为楔形面,且两组所述滑动组件的楔形面形成V形槽结构,所述凹模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楔形面相配合的导滑面。
优选地,所述活动限位机构还包括固接于所述下模座的基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导滑槽,所述滑动组件沿所述导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基座。
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导向部和限位部,所述楔形面形成于所述导向部,所述凹模套处于下极限位置时,所述限位部抵靠于所述导滑槽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滑槽的端部之间;所述凹模套处于下极限位置时,所述回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所述限位部抵靠于所述导滑槽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向部两侧的驱动杆,所述基座的侧壁开设有条形孔,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条形孔,且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相同;
所述上模座上固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通过其导向斜面与所述驱动杆相接触,所述导向斜面沿靠近所述下模座的方向上,逐渐向靠近另一滑动组件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导滑槽包括凹模套安装槽、设于所述凹模套安装槽两侧的导向部安装槽和所述导向部安装槽外侧的限位部安装槽;所述凹模套安装于所述凹模套安装槽内,所述导向部安装于所述导向部安装槽内,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回位弹簧安装于所述限位部安装槽内;所述导滑槽的端部形成于所述限位部安装槽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凹模套的外侧壁开设有限位台阶,所述凹模套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限位台阶与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限位块相抵靠。
优选地,还包括固接于所述上模座的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和所述驱动板均安装于所述凸模固定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方的凸模盖板和设置于所述凸模盖板与所述凸模固定板之间的压料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01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