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03481.3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6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郑淳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淳护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10;H01L29/24;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刘锋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晶体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薄膜晶体管,包含:
一基板;
一双通道半导体层,其包含:
一第一半导体层,其由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成,并形成而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及
一第二半导体层,其由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掺杂一吸氧金属制成,并形成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
一半导体保护层,其形成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其中所述半导体保护层保护所述双通道半导体层并具有半导体特性;
一闸极,其形成而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
一闸极介电层,其形成于所述闸极与所述双通道半导体层之间;
一源极,其邻近所述双通道半导体层,形成而位于所述基板上方并与所述双通道半导体层电连接;及
一汲极,其与所述源极分隔开,且邻近所述双通道半导体层,且形成而位于所述基板上方,并与所述双通道半导体层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闸极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闸极介电层形成于所述闸极上,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形成于所述闸极介电层上,并且所述源极及所述汲极形成于所述半导体保护层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含:
一绝缘层,其形成于所述基板与所述闸极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源极及所述汲极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并以侧向接触所述第一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及所述半导体保护层,所述闸极介电层形成于所述半导体保护层、所述源极及所述汲极上,并且所述闸极形成于所述闸极介电层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氧化铟镓锌(IGZO)、氧化铟镓(IGO)、氧化铟锌(IZO)、氧化镓锌(GZO)、或氧化锌(ZnO)。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氧化铟镓锌(IGZO)。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吸氧金属为钨(W)、锑(Sb)、钛(Ti)、锡(Sn)、铝(Al)、铪(Hf)、镓(Ga)、镧(La)、钇(Y)或钪(Sc)。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吸氧金属为钛(Ti)。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一厚度为1-100n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所述厚度为1-20n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半导体保护层由二氧化钛(TiO2)、锆钛酸铅(PbZrTiO3)、钛酸钡(BaTiO)、钛酸锶(SrTiO)、氧化锌(ZnO)、氧化锡(SnO2)、氧化镍(NiO)、氧化镓(Ga2O3)、氧化铌(Nb2O5)、氧化铈(CeO2)、氧化铬(Cr2O3)、氧化锰(Mn2O3)、氧化钨(WO3)、氧化钴(CoO,Co3O4)、氧化铁(Fe2O3)、氧化铟(In2O3)、氧化铟锡(ITO)或铝掺杂的氧化锌(AZO,AlZnO)所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半导体保护层的一厚度为1-100nm。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半导体保护层的所述厚度为1-2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淳护,未经郑淳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34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超级结布局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