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贮藏稳定的高温高压海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05759.0 申请日: 2015-03-11
公开(公告)号: CN105265940B 公开(公告)日: 2021-02-19
发明(设计)人: 侯虎;薛长湖;樊燕;李八方;张朝辉;赵雪;彭喆;陆姣含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23L17/00 分类号: A23L17/00;A23L27/00;A23B4/16;A23B4/005
代理公司: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代理人: 曾庆国
地址: 266100 山东省青***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贮藏 稳定 高温 高压 海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海参加工新工艺,主要采用交联方法增加海参体壁的稳定性,使用新型调味剂进行调味,以延长海参的保质期并且保留海参原有风味。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海参清洗,并分离海参肠;将海参体壁漂烫定型、脱水;然后浸在0.01%~5%茶叶提取物或茶多酚或葡萄籽提取物中交联,控制温度4~50℃处理30 min~12 h;按照质量比1:1~5的比例在特定调味液中浸渍处理一定时间;风干表面水分,充氮包装;采用15—20—15 min/121℃高压蒸汽灭菌,并立即冷却至室温。本发明与传统海参加工工艺相比,能耗损失降低,海参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够较好地保留了海参的营养成分与特有风味,其贮藏期显著延长,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海珍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热稳定高温高压海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为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盾手目动物,全世界约有1100多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中,我国海域分布有100多种。据统计,全世界可供食用的海参约有40余种,我国大约有20种。海参是天然营养的宝库,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海参体内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胶质、海参皂甙、酸性粘多糖等成分,并且其胆固醇含量低。目前研究发现海参具有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防止动脉硬化,提高记忆力,降血脂、抗菌、缓解疲劳等功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海参作为一种养生食品,使海参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同时也带动了海参养殖业与加工业的飞速发展,山东和辽宁刺参年产量已经超过7万吨,年产值突破200亿元。但目前海参加工研究滞后、基础理论薄弱,严重限制了海参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新鲜海参具有自溶、易腐败、易变质的特性且易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的波动,紫外线的暴露,以及高浓度盐分等因素。海参的自溶给其加工、贮藏和运输过程带来了很大困难。目前海参一般加工成干制品。传统干制海参加工一般包括:去内脏、清洗、煮参、腌渍、下缸、烤参、拌灰、晒干等步骤,操作繁琐,时间长,效率低。干制品虽然解决了海参自溶问题,实现了海参的流通和保藏,但是干制海参体积缩小严重,复水较难,食用之前需多次水洗、煮沸,水发时间长,水溶性及热敏性的营养活性物质损失较大;且干品还易出现表面结壳龟裂和脂肪氧化等,影响了产品的均一性和耐藏性。

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海参传统加工方法变革,将鲜活的海参原料直接加工成即食海参,已成为目前海参加工的研究热点。固态即食海参保留了海参的完美形态,不需发泡,食用方便,颜色和风味保存完好,并且海参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损失小,但这类即食海参在常温贮藏中易出现海参体壁裂化现象,贮藏期相对较短,限制产品的推广应用。

目前即食海参的调味一般采用非海参来源的香辛料调味,如八角、花椒、五香粉、陈皮、味精、桂皮、茴香、鸡精、丁香、料酒、豆蔻等,或者采用预煮的汤汁,如鲍汁、蛤汁、蟹汁、虾汁、排骨汤汁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调味作用,但是失去了海参原有的风味。

本发明与传统海参加工工艺相比,能耗损失降低,海参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够较好地保留了海参的营养成分与特有风味,其贮藏期显著延长,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保留海参营养与原有风味的即食海参制品,使其贮藏稳定性显著增强,并形成一种相应的新型即食海参的加工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选择质量100~110 g的鲜活海参作为原料,洗净表面附着的粘液,沿肛门处剪开,开口为体长的1/4~1/3,分离海参肠,用流动的水将海参体壁与海参肠分别清洗干净,沥干备用;

2)将海参体壁置于60~85 ℃热水中漂烫定型60~120 s,转移至95~100 ℃热水中漂烫脱水10~15 min后,置于冷水中迅速冷却。

3)将上述预处理的海参置于预先配好的混合液中浸泡,混合液的成分为0.01%~5%茶叶提取物或茶多酚或葡萄籽提取物,交联反应条件为4~50 ℃处理30 min~12 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57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