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竹材三剩物生产竹胶合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06244.2 | 申请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6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罗勇辉;朱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武市美好竹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N3/04 | 分类号: | B27N3/04;B27N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4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竹材 三剩物 生产 胶合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制品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采用竹材三剩物生产竹胶合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竹胶合板生产基本都用毛竹去头尾和过节部分,经大破,去黄去青,开片成宽2公分,厚度1~4mm的竹片,经编织成竹帘,再根据产品要求进行组坯,最后热压成型。竹材三剩物,指的就是毛竹在采用上述工艺生产竹胶合板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物,如毛竹下脚料、竹尾、竹过节片、竹片边丝(竹刨花)等。利用竹材三剩物生产竹胶合板,这几年许多厂家都在探索,也生产出混凝土模板,但因使用中存在诸多质量问题,目前基本都已退出市场没有生产。利用竹材三剩物生产竹胶合板,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1)竹边丝粗细不均匀,在组坯中不能使料均匀的铺装,造成成品板空洞多,密度厚薄不均;
(2)组坯铺装因是纵向铺装,不能纵横交叉,造成成品板的横向静曲度值不合格。
(3)原料都是丝状,所以要求板的密度要达到1∶1以上,只有压力达到45kg/cm2压力以上的压机才可生产,能耗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品质量好、生产能耗低的采用竹材三剩物生产竹胶合板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采用竹材三剩物生产竹胶合板的方法,包括:
将竹边丝进行分选,厚度尺寸大于或等于2mm的粗料碾压成破例状连丝的主料,厚度尺寸小于2mm的细料切分成长度为2~3cm的短细料;
将竹尾和竹过节进行径向拉丝,控制丝厚度在1.5mm以下;
将所述主料和短细料浸胶后干燥,然后按照质量百分比为80~85%的主料和15~20%的短细料进行组坯铺装,短细料在铺装时纵横交叉;
将组坯铺装好的材料热压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毛竹下脚料、竹尾、竹过节片、竹边丝(竹刨花)等竹材三剩物为原材料,采用机械进行破、切、碾等技术,并进行合理组坯铺装生产竹胶合板,改变了传统工艺生产竹胶合板只能用毛竹去头、去尾、去过节部分进行开片,再去上下青黄编织成帘经上胶、干燥、组坯、热压等生产工艺,大大节约了毛竹资源和提高毛竹的综合利用率,并有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等优点,产品质量经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检测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家LY/T1574-2000《混凝土模板用竹材胶合板》标准和LY/T1575-2000《客车底板》标准。经金龙、申龙、金旅、沃尔沃、广汽等客车厂一年多使用,完全达到传统工艺用原竹生产的产品水平,而且密度还高于原竹生产板材。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对竹边丝进行碾压和分检,解决了竹边丝粗细不均、组坯铺装不均匀的难题;组坯时加入15%~20%的2~3cm的短细丝解决了成品板存在空洞和缝隙,减少压机负担,解决了45kg/cm2以上压力才能生产竹胶合板的状况,节约了能耗;用2~3cm的短细丝在铺装时是纵横交叉,使成品板的横向静曲强度大大提高,从而达到国家标准。
具体的,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采用竹材三剩物生产竹胶合板的方法,包括:
将竹边丝进行分选,厚度尺寸大于或等于2mm的粗料碾压成破例状连丝的主料,厚度尺寸小于2mm的细料切分成长度为2~3cm的短细料;
将竹尾和竹过节进行径向拉丝,控制丝厚度在1.5mm以下;
将所述主料和短细料浸胶后干燥,然后按照质量百分比为80~85%的主料和15~20%的短细料进行组坯铺装,短细料在铺装时纵横交叉;
将组坯铺装好的材料热压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武市美好竹木有限公司,未经邵武市美好竹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6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轮圈
- 下一篇:一种车锥形圆筒工具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