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方法及风幕防风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8164.0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1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德平 |
主分类号: | B62J17/00 | 分类号: | B62J17/00;B62J2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 |
地址: | 413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 车前 视窗 风幕防 风雨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低速机动车驾驶员前视窗防风防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方法及风幕防风雨装置。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对中低速机动车驾驶员前视窗的防风防雨方法是,将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安装在前方视窗内为驾驶员遮风挡雨,如摩托车头盔视窗前面都有一块活动的透明挡风板为驾驶员遮风挡雨。有的机动车还在窗口的上边或下边安装有电动雨刷器,以保证视野清晰。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加,其中一些中低速机车,如机动、电动的两轮、三轮车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中小城镇和农村,这些车大多没有驾驶室,更没有风挡装置,一旦遇上阴雨天就很麻烦。在车辆行进中,驾驶员的眼睛遭风雨猛烈吹打,眼睛很难睁开,使得驾驶员无法清晰的看到前方的路况,无法正常安全驾驶。
而那些有驾驶室的车,绝大部分没有安装电动雨刷,即使安装了也因为小微动力的两、三轮车的电瓶不够强大,路况不好,电刷容易损坏,维修更换又贵又麻烦,使用成本较高。所以,雨天驾驶这类车出行时挡风玻璃一片模糊,驾驶员无法很好的掌握前方路况,非常危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驾驶员前方核心视窗范围内没有任何雨水遮挡设备的情况下,能够防风防雨的风幕防风雨方法及风幕防风雨装置。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方法,包括气流引导装置,机动车前方的风和/或雨进入气流引导装置,并经过该气流引导装置的引导改变方向后排出,排出时在驾驶员前方视窗前形成一道风幕;
该风幕改变迎面而来的风和/或雨的运动轨迹,使得风和/或雨不进入驾驶员的视窗内。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方法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包括驾驶室主体外壳,所述驾驶室主体外壳的正面、视平线的下方倾斜设有能使正面来风和/或雨从下斜向上运动的引流槽,该引流槽的顶端出口竖直设置;
所述驾驶室主体外壳顶面设有能承接正前方与引流槽顶端出口汇集的风和/或雨并将其导流的承流板,所述承流板与引流槽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形成驾驶员的视窗;
所述承流板前端端口设有与承流板前端等宽的集水槽,集水槽至少一侧连接有导水细管,该导水细管延伸至驾驶室主体外壳的外部;
所述引流槽和承流板的上方设有宽度大于等于引流槽和承流板宽度的弧形遮雨板,该遮雨板通过支撑杆与驾驶室主体外壳连接,所述遮雨板倾斜设置,其前端低于后端,且能够覆盖引流槽与承流板之间的间隙上方的空间,阻止斜上方的风和/或雨进入驾驶员视窗;同时,该遮雨板后端也能覆盖承流板前部空间,阻止风和/或雨从遮雨板与承流板之间的空间间隙进入驾驶员视窗;
所述引流槽的下端及两侧边沿、承流板的后端及两侧边沿均与驾驶室主体外壳无缝连接。
具体的,所述引流槽横截面为U形,其两侧设有A立板且从下端到顶端逐渐收敛的弧形槽,下端进口张开角度大于顶端出口张开角度;
引流槽下端和顶端均设有朝向引流槽内表面的平滑倒角,所述引流槽顶端的平滑倒角使得引流槽顶端边沿与视平线垂直,成竖直状态。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为透明材料制成,以提供给驾驶员尽可能大范围的视野。
所述承流板为两侧设有B立板的弧形槽,其横截面为U形,承流板前端进口张开角度大于等于引流槽顶端出口张开角度,使其能够完全承接住引流槽顶端出口流出的风和/或雨;
所述B立板高度从承流板前端至承流板后端逐渐降低,承流板嵌入安装在驾驶室主体外壳顶部,使驾驶室顶部水平,整体更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遮雨板后端边沿在承流板上的垂直投影,距离承流板前端端口的长度不小于5cm,以保证车辆在静止时遮雨板能够遮挡承流板前部上方的雨,防止进入驾驶员视窗内,且遮雨板与承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15cm,以使得来自引流槽顶端出口和正前方汇集后的风和/或雨能够有足够大的流通通道进入承流板。
优选的,所述遮雨板前端边沿与承流板前端边沿在同一水平高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遮雨板前端边沿与引流槽顶端边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0cm,以防止雨水进入视窗内。
所述引流槽顶端边沿与承流板前端边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8~24cm,垂直距离不大于12cm。所述遮雨板、引流槽、承流板均与驾驶室主体外壳活动连接,三者倾斜角度可调,以方便驾驶员根据不同情况调整三者位置,达到最理想的配合效果。
主要功能部件的作用如下:
引流槽:改变前方吹来的风和/或雨的运动轨迹,使其竖直向上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德平,未经张德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8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冲浪滑板车前叉折叠机构
- 下一篇:蛇形机器人的不平整路面姿态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