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坯连铸中间包工作衬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5202.5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2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杜显彬;郭伟达;武光君;李霞;黄珊珊;黄宏刚;李安富;徐立亚;张海波;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2 | 分类号: | B22D4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坯连铸 中间 工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板坯连铸中间包工作衬,其特征在于,冲击区工作衬包括冲击区下部工作衬和冲击区上部工作衬,
冲击区下部工作衬,位于湍流控制器(4)与中间包永久衬(7)之间,采用钢包工作衬用后镁碳砖(11)砌筑而成,并在其表面涂抹一层涂抹料(5),
冲击区上部工作衬位于钢包工作衬用后镁碳砖(11)的上部,包括右侧壁板(1)、左侧壁板(2)、端部壁板(3),依次在永久衬的右侧壁内贴右侧壁板(1)、永久衬的左侧壁内贴左侧壁板(2)、永久衬的端部内贴端部壁板(3),右侧壁板(1)与左侧壁板(2)以中间包工作衬的横向中心线呈左右对称,端部壁板(3)在永久衬的端部夹持于右侧壁板(1)与左侧壁板(2)之间,且右侧壁板(1)、左侧壁板(2)均包括本体(12)和凸台(13),凸台(13)迎钢面上设有倒角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连铸中间包工作衬,其特征在于,右侧壁板(1)、左侧壁板(2)为大小相同、左右对称的镁质预制件,右侧壁板(1)、左侧壁板(2)均由本体(12)和凸台(13)组成,凸台(13)位于本体(12)的外端部;本体(12)厚度b为65~80mm,凸台(13)的厚度c为35~45mm,凸台(13)的宽度e为60~80mm,凸台(13)迎钢面上设有倒角β,β为30°~4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坯连铸中间包工作衬,其特征在于,端部壁板(3)为镁质预制件,端部壁板(3)的厚度m为60~80mm,端部壁板(3)的上部中间设有长方形溢流口(14),溢流口的宽度x为500~600mm,溢流口的高度y为100~150mm。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板坯连铸中间包工作衬,其特征在于,涂抹料层(5)的厚度k为20~30mm。
5.一种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板坯连铸中间包工作衬的施工胎膜(16)配合使用的挡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料装置由螺纹钢(17)和密封材料(18)构成,密封材料(18)环绕在螺纹钢(17)上,环绕密封材料的长度L为包壁工作衬干式料(8)的长度,环绕密封材料的宽度z为包壁工作衬干式料(8)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螺纹钢(17)的外径为¢32~¢4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材料(18)选用石棉布或废弃的编织袋。
8.一种板坯连铸中间包冲击区工作衬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工作衬干式料施工胎模(16)准备:
施工前对工作衬干式料施工胎模(16)表面清理干净后,对干式料施工对应的施工胎模的两个侧壁和一个端壁均匀刷油备用;
2)中间包包底工作衬干式料(15)施工:
将现有技术生产的干式料放到中间包包底、摊平,然后充分捣实,并将表面压平压光。包底工作衬(15)厚度a为45~65mm;
3)将工作衬干式料施工胎模(16)放置到中间包包底工作衬(15)上面,把两个挡料装置分别放入右侧壁板(1)、左侧壁板(2)与包壁工作衬干式料的结合处(6),使两个挡料装置与工作衬干式料施工胎模(16)和中间包永久衬(7)靠紧,保证无缝隙;
4)中间包包壁工作衬干式料(8)施工:
两个挡料装置之间不填干式料,为冲击区包壁工作衬预留空间,而在预留空间之外,将现有技术生产的干式料放到工作衬干式料施工胎模(16)的侧壁与中间包永久衬(7)之间的预留空间之外的间隙内,填料后应首先将松散的料层处理均匀,一次填料厚度不允许超过150mm,采用风镐,按照一定顺序均匀捣打;
5)工作衬干式料成型烘烤:①以1.5~2.0℃/min的升温速度,由常温均匀、连续升温到120~150℃:②以1.2~1.5℃/min的升温速度,由120~150℃均匀、连续升温到200~230℃;③停火后冷却4~8小时,把工作衬干式料施工胎模(16)从中间包内提出;
6)湍流控制器(4)安装,湍流控制器(4)的中心与大包长水口(10)中心线重合,在湍流控制器(4)与中间包永久衬(7)之间,采用钢包工作衬用后镁碳砖(11)砌筑,
7)依次在钢包工作衬用后镁碳砖(11)上部的冲击区永久衬上内贴右侧壁板(1)、左侧壁板(2),端部壁板(3),然后在用后镁碳砖(11)上表面涂抹一层涂抹料(5),使得涂抹料层(5)与湍流控制器(4)的上表面平齐,涂抹料层(5)的厚度k为20~30mm;
8)在工作衬冲击区右侧壁板(1)、左侧壁板(2)与包壁工作衬干式料结合处(6),采用涂抹料涂抹成流线型,自然养生4~8小时,板坯连铸中间包工作衬的制备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52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