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制砂在超大体积混凝土中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7665.5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3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程锋;张超;田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制 超大 体积 混凝土 中的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混凝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制砂在超大体积混凝土中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机制砂是在西南地区调配建筑主材——混凝土所需要的一种细骨料,为此提供了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双向节约资源的混凝土,是一种由以前单一的在一般混凝土施工应用转向超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新型细骨料(机制砂)是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沉泥、筛分制成的。这样将开发资源相互转移,减少河流内的水土流失,能大大的减少对河流、长江等水域的破坏。机制砂可以就山开发,在运输上更加便利,有效的降低成本,是对西南地区缺少天然砂的更进一步的补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制砂在超大体积混凝土中的使用方法,解决了超大体积混凝土无天然砂配料的地域性实况问题。
一种机制砂在超大体积混凝土中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及参数如下:
1)制砂:
①将开采来的岩石石块通过鄂式破碎机进行粗碎,然后采用传输带高抛入池,作为第一次除尘和除泥;
②将沉好的粗石运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中碎;
③再将中碎的砂石料运至冲击式制砂机进行细碎;中细与细碎工序操作1-2次,更有利与机制砂成型;
④细碎成型后筛分采用运输带高抛入池,作为第二次除尘及除泥,这样利用风能可以初步的制出机制砂;
⑤过滤及沉泥:
a、砌筑料池:料池用标砖砌成,中间用一道宽度370-490mm砌墙分开,料场底打一层厚度100-200mm厚的素混凝土,中间采用两层不同筛孔的筛斗进行筛分,将骨料与部分泥粉做有效分离;
b、在料池隔墙处设置预留洞孔,其底部距垫层高度为100-300mm,洞口尺寸600*900-1000*1200mm,洞口内部加设二层钢板网,中间加设过滤物,外侧加设一道厚度6-8mm厚,尺寸700*950-1100*1300mm的钢板,作为水池内两侧水循环的闸阀板,通过提拔阀门来控制水池内两侧水循过滤;
c、用双料池将粗碎的块石做一次泥粉分离,进行第一次除粉、除泥;
d、用高抛法使破碎的砂石入池,利用自然风除去一部分粉尘;
e、在传送带上的破碎成型的砂料高抛落入水池后30~60s后在水池离顶部300~500mm处插入带安全密目网的筛斗,然后拨开彩板阀门渗水至露出筛斗,取出筛斗,除泥;
f、机制砂的含泥达为3wt%;
2)混凝土配置:
①原材料技术参数要求:用5~25rnm连续粒级的碎石,
②采用机制砂配置C30的混凝土配合比为:
水泥:水:砂:石:掺合料为1:0.52:2.32:3.08:0.18
3)成型混凝土在施工时采用分层斜面浇筑,逐层递赶式振捣,保温时间为36~46天。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成砂过程独有的沉泥方法独特,采用风力和水沉两种方法进行除尘和除泥。
2、在水沉法除泥过程中,利用重力法更有效的筛分机制砂的含泥量。
3、双池循环,中间加设过滤层,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更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4、扩大机制砂在混凝土的应用范围,有效的节约砂石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在贵钢超大体积混凝土的高炉基础施工过程中,我们就采用机制砂配置的混凝土进行42小时的连续浇筑,在浇筑过程做好分层、斜面浇筑,有效的保证混凝土内部空间密实度。同时加强振捣,面层共分三次收压,及时覆盖,连续两天两宿的工作成功完成高炉基础,在浇筑过程及保温过程加大细节处理,保证了混凝土内实外光、表面无裂缝,强度满足理论计算,质量合格。我们按照以上要求进行实操,具体步骤如下:
1)制砂:
①将开采来的岩石石块通过鄂式破碎机进行粗碎,然后采用传输带高抛入池,作为第一次除尘和除泥;
②将沉好的粗石运至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中碎;
③再将中碎的砂石料运至冲击式制砂机进行细碎;中细与细碎重复循环一次,更有利与机制砂成型;
④细碎成型后筛分采用运输带高抛入池,作为第二次除尘及除泥,这样利用风能可以初步的制出机制砂;
⑤过滤及沉泥:
a、砌筑料池:料池用标砖砌成,中间用一道宽度为370mm砌墙分开,料场底打一层厚度为100mm厚的素混凝土,中间采用两层不同筛孔的筛斗进行筛分,这样可以把骨料与部分泥粉做有效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76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电磁辐射饰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