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一体化介质移相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27387.1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1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汪振宇;丁勇;赖青松;郑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H01Q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严彦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介质 移相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移动通信基站天线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改变传输信号相位的介质移相器。
背景技术
移相器是电调天线的核心部件。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发展,对移相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更小的体积、更宽的工作频段、更佳的互调性能以及更容易实现的加工工艺等。现有技术中,介质移相器是通过移动移相器内的介质,改变信号的传播速率,从而实现移相。
但是,现有技术的介质移相器,例如专利号CN102544733B的介质移相器,参见图9,包括功分器组、传输线和若干介质移相器,所述功分器组包括一个主功分器和若干从功分器,每一个介质移相器由两块结果相同的介质基板构成,介质基板上开有一个多边形槽,但现有技术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使用该类移相器单元组成的多路移相器,用于多单元组阵的基站电调天线时,移相器长度较长,占用面积过大,非常不利于天线馈电网络的整体布局。
2.移相器零部件过多,装配复杂,导致基站电调天线整机装配的难度和一致性较差,制造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移相器,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路一体化介质移相器,包括腔体10、第一介质板301、第二介质板302和PCB板90;
所述腔体10一体成型,呈长方体,两端留有开孔,两边侧壁上分别设有导轨槽,PCB板90经导轨槽固定设置于腔体10中;
所述PCB板90的上下表面对称地附着有馈电线路80,PCB板90内部设置有连通上下表面的馈电线路80的金属化过孔11;
所述第一介质板(301)、第二介质板(302)对称设置,分别覆盖在PCB板(90)的上下表面并能够沿腔体较长的侧壁方向滑动,第一介质板(301)和第二介质板(302)上设有与馈电线路(80)中的移相线路部分相应的通孔,每个移相线路部分相应有两个大小不相同的通孔。
而且,所述导轨槽由第一凸起201和第二凸起202构成。
或者,所述导轨槽为内陷式开槽31。
而且,所述腔体10的一边侧壁上设置有与馈电线路80的端口相应的若干焊接孔40,该侧壁下方设置相连的一条侧边60,侧边60上设置与各焊接孔40一一对应的电缆焊接座20。
而且,所述第一介质板301和第二介质板302的介电常数 。
而且,所述馈电线路80中相邻的参与移相的移相线路部分,不是在沿着腔体10较长的方向延伸排列,而是沿腔体10较短的方向平行排列。
而且,所述PCB板90的上下表面通过覆铜形成馈电线路80。
而且,所述馈电线路80的所有移相线路部分,采用相同的宽度的馈电线。
而且,所述馈电线路80的所有移相线路部分,采用不同的宽度的馈电线。
本发明的应用于基站电调天线的介质滑动型式的移相器,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可用于各种通信制式的电调天线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
1.馈电线路附着在PCB板上,线宽设计不受限,制造加工容易,一致性较好。
2.零部件少,整体移相器仅包含金属腔体、PCB板、介质板及电缆焊接座四类部件,因而其制造装配简单、批量一致性好。
3.移相器整体体积,对应于实现同样功能的多路常规介质移相器,本发明移相器剖面低、体积大大缩小,方便了天线整机的馈电网络设计。
4.本发明的移相器,焊接点少,除焊接座紧固件外,再无其他不同金属材质部件的直接连接,因而互调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移相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移相器的腔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移相器的A-A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移相器的A-A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移相器的馈电线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移相器的馈电线路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移相器的馈电线路演变的示意图;
图9为专利号CN102544733B的介质移相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地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73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腔滤波器
- 下一篇:动力电池包预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