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隙调节构件及包含该间隙调节构件的汽车座椅的电动升降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7471.1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2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庄伟清;聂维钦;黎其俊;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安道拓座椅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16 | 分类号: | B60N2/16;H02K7/10;H02K7/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31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调节 构件 包含 汽车座椅 电动 升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间隙调节构件,其为塑料件,其包括具有内腔的筒体部,筒体部的第一端开口,第二端设置有轴向限制端壁,在筒体部的第一端配置轴向间隙调节波纹边,轴向间隙调节波纹边的波纹起伏方向与筒体部的轴线方向相平行。本发明的间隙调节构件应用于汽车座椅的电动升降调节装置中后,通过间隙调节构件的轴向间隙调节波纹边的变形来消除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间隙,放宽了减速箱体和蜗杆的公差要求。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采用间隙调节构件这样一个零件,取代现有技术中调节弹簧、耐磨垫片和含油轴承三个零件来消除轴向间隙,零件数量减少、装配简化、成本降低。另外本发明的间隙调节构件可以进行模块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隙调节装置构件及包含该间隙调节构件的汽车座椅的电动升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本专利申请人于2011年1月6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份有关汽车座椅电动升降调节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现已授权,授权公告号为 CN202006739U。参见图1,其安装有蜗杆2的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1a与减速箱体6之间的轴线间隙通过安装在蜗杆2尾端的端面上的调节弹簧3、耐磨垫片4和含油轴承5来调节。参见图2,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的蜗杆2 的尾端套上含油轴承5后其端面顶在耐磨垫片4上,耐磨垫片4顶在调节弹簧3上,调节弹簧3安装在减速箱体6的弹簧安装腔7内。但是在实践中发现,这种轴向间隙调节结构零件多、成本高,不符合目前车辆轻量化、低成本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汽车座椅传动机构间隙调节装置所存在的零件多、成本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零件数量少、成本低的间隙调节构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提供一种包含该间隙调节构件的汽车座椅的电动升降调节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间隙调节构件,为一塑料件,其包括一具有内腔的筒体部,所述筒体部的第一端开口,第二端设置有轴向限制端壁,在所述筒体部的第一端配置至少一轴向间隙调节波纹边,所述轴向间隙调节波纹边的波纹起伏方向与所述筒体部的轴线方向相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筒体部的第一端配置有至少一用以限制所述间隙调节构件转动的限位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两个,对称配置在所述筒体部的第一端;所述轴向间隙调节波纹边也为两个,对称配置在所述筒体部的第一端且每一轴向间隙调节波纹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间隙调节波纹边的內缘不与所述筒体部的第一端外缘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筒体部上设置有将所述内腔内气体排出的排气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结构为配置在所述筒体部第二端的轴向限制端壁上且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排气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结构为配置在所述筒体部的筒体壁上且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排气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结构为配置在所述筒体部的内腔腔壁上的排气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槽为与所述筒体部的轴线相平行的直条形排气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安道拓座椅机械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延锋安道拓座椅机械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74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铁皮石斛的神秘果汁饮品
- 下一篇:接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