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式电路及其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0463.2 | 申请日: | 2009-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1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霍尼亚;吴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兰斯夫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0814 | 分类号: | H03K17/0814;H03K17/16;H03K17/567;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焕生;谢丽娜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及其 元件 | ||
桥式电路及其元件。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半桥,所述半桥具有至少一个晶体管,所述晶体管具有能够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的沟道,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至少一个方向上阻挡基本电压,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在一个方向上通过该沟道传导基本电流,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在相反方向上通过该沟道传导基本电流。所述半桥可具有带有这样的晶体管的两个电路。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原案申请是申请号为PCT/US2009/033699,申请日为2009年2月10日的PCT申请(WO 2009/102732),2010年9月21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1023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式电路及其组成元件。
背景技术
桥式电路用于很广泛的应用中。图1示出了用于电机驱动的典型三相桥式电路。电路10中的三个半桥15、25、35各自包括两个开关(61-66),所述开关能够在一个方向上阻挡电流,并且能够在双方向上传导电流。由于通常用在电源电路中的晶体管(41-46)固有地无法反向传导电流,所以电路10中的开关61-66中的每一个包括反并联到续流二极管51-56的晶体管(41-46)。晶体管41-46各自能够在其偏置为截止状态时,阻挡至少与电路10的高压(HV)源一样大的电压,并且二极管51-56各自能够在其反向偏置时,阻挡至少与电路10的高压(HV)源一样大的电压。理想地,二极管51-56具有良好的开关特性以最小化开关过程中的瞬变电流,因此通常使用肖特基二极管。晶体管41-46可以是增强型(常闭,Vth>0),即E型,或者是耗尽型(常开,Vth<0),即D型器件。在电源电路中,通常使用增强型器件来防止意外导通,以避免对器件或其他电路元件造成损害。节点17、18和19全部经电感负载彼此耦接,即诸如电机线圈(图1中未示出)的电感元件。
图2a示出图1中的全3相电机驱动的半桥15,和节点17和18之间的电机绕组(电感元件21)以及电机电流馈送到其中的开关64。对于电源的这一相,晶体管44持续导通(Vgs44>Vth),晶体管42持续截止(Vgs42<Vth,即,如果使用增强型晶体管,Vgs42=0V),而晶体管41则以脉宽调制(PWM)信号来调制以实现所需电机电流。图2b是图2a中示图的简化版本,其示出了晶体管41偏置为导通期间电流路径27。对于这一偏置,电机电流流过晶体管41和44,而因为晶体管42偏置为截止并且二极管52反向偏置,所以没有电流流过开关62。参照图2c,在晶体管41偏置为截止期间,没有电流能够流过晶体管41或二极管51,因此电机电流流过二极管52。在这部分操作期间,电感元件21强制节点17处的电压为足够负的值,以导致二极管52导电。
目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通常用在高功率桥式电路中,硅MOS晶体管(也称作MOSFET)用在低功率应用中。传统的IGBT固有地仅在一个方向导电,因此需要续流二极管以便于带有IGBT的开关正确操作。标准MOS晶体管固有地包含反并联寄生二极管。如从图3a看到的,如果MOS器件50的栅极和源极偏置在相同的电压,漏极偏置在较低电压,例如当晶体管41截止时晶体管42中所发生的(图2c),则寄生二极管60阻止本征MOS晶体管71导通。因此,反向电流路径37穿过寄生二极管60。由于寄生二极管60固有地具有差的开关特性,所以当MOS器件50导通或截止时,寄生二极管60经历大的瞬变。
为了彻底防止寄生二极管60导通,经常采用图3b所示的3元件解决方案。在图3b中,二极管69被添加到开关以防止任何电流流过寄生二极管60,并且添加肖特基二极管68以在电流在图3b所示方向流动(即,从MOS器件50的源极侧流向漏极侧)期间输送电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兰斯夫公司,未经特兰斯夫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04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