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46587.1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3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钟汇才;朱慧珑;赵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 | 分类号: | H01L21/768;H01L23/5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倪斌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连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制造工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互连结构及其制 造方法。
背景技术
互连结构广泛地应用于半导体器件中。通常,互连可以通过在电介 质层中形成沟槽,并向沟槽中填充金属膜(在铜互连的情况下,铜膜) 来形成。但是,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尺寸进一步缩小,难以向越来越小的 沟槽中填充金属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互连结构的方法,包括: 在电介质层中形成沟槽;向沟槽中填充导电材料粉末;以及对填充的导 电材料粉末进行激光退火,以形成导电材料层,所述导电材料层形成所 述互连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互连结构,包括实质上无空洞 和毛孔的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材料可以包括熔融后再结晶的导电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填充导电材料粉末并进行激光退火 来形成导电材料层。由于粉末的填充要比金属膜的填充容易,从而可以 相对容易地制造互连结构。此外,可以提供更紧密、没有空洞和毛孔的 填充效果。
可以逐层进行填充和退火,以形成多个连续的导电材料层,这些导 电材料层可以构成互连结构,如过孔(via)、接触部(contact)和/或互 连线(interconnectline)。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 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制造互连结构的流程中一些阶 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 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 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 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 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 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 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当将一层/元件称作位于另一层/元件“上” 时,该层/元件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上,或者它们之间可以存在 居中层/元件。另外,如果在一种朝向中一层/元件位于另一层/元件“上”, 那么当调转朝向时,该层/元件可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互连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可 以包括在电介质中形成沟槽。例如,可以按照大马士革(Damascene) 工艺如单大马士革工艺或双大马士革工艺的方式来形成沟槽。电介质层 可以与器件相邻,从而形成的沟槽可以形成为接触孔(contacthole)。或 者,电介质层可以是金属化叠层中的某一层,形成的沟槽可以是贯穿电 介质层的通孔或在电介质层平面内延伸的通道。可以在沟槽内形成导电 材料层,从而形成各种互连结构。例如,在接触孔内可以形成例如到器 件源/漏区和/或栅极的接触部(contact);在通孔内可以形成导电过孔 (via);在通道内可以形成互连线(interconnectline)。
导电材料层可以通过向沟槽中填充导电材料粉末并对填充的导电材 料粉末进行激光退火来形成。激光可以使粉末熔化/融化,并形成致密的 导电材料层。由于粉末的尺寸较小,从而可以相对容易地填充到沟槽中。 此外,可以提供更紧密、没有空洞和毛孔的填充效果。
可以逐层来形成这样的导电材料层。例如,可以分多次向沟槽中填 充导电材料粉末,且在每次填充后进行激光退火,直至形成的导电材料 层填满沟槽。每次填充的导电材料粉末可以大致均匀地分布于沟槽中, 从而退火后形成厚度大致均匀的导电材料层。各导电材料层彼此连续而 成一体,从而构成互连结构。
在填充导电材料粉末时,可以使导电材料粉末仅处于沟槽中。例如, 在填充时,可以去除位于沟槽外部的导电材料粉末。这种去除可以通过 胶带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6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