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莽草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75678.8 申请日: 2015-04-14
公开(公告)号: CN104911137B 公开(公告)日: 2018-06-01
发明(设计)人: 刘双江;张博;姜成英;周楠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1 分类号: C12N1/21;C12N15/77;C12P7/42;C12R1/15
代理公司: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代理人: 陈万青;刘国伟
地址: 10010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莽草酸 谷氨酸棒杆菌 基因 调控 构建 基因表达 表达量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产莽草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包含aroG、aroB、aroD和aroE基因,还包含调控所述aroG基因表达的RBS1、调控aroB基因表达的RBS2、调控aroD基因表达的RBS3和调控aroE基因表达的RBS4;RBS1的基因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RBS2的基因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RBS3的基因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RBS4的基因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构建上述产莽草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选择适当的RBS序列调整莽草酸表达途径中aroG、aroB、aroD、aroE基因的表达量,大大提高了莽草酸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莽草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莽草酸(3,4,5-trihydroxy-1-cyclohexene-1-carboxylic acid,shikimicacid,SA)呈白色晶体状,比旋光度[α]=-157°×cm3/g×dm-1,最大紫外吸收在235nm,其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但只有α型的同分异构体具有生物学活性。莽草酸除可用于合成苯丙氨酸、络氨酸、色氨酸外,还可用于合成维生素、己二酸等化合物。莽草酸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植物萃取等手段获得。传统的莽草酸生产主要通过植物萃取进行,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实是工业上获得莽草酸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八角茴香仅分布在全球极少数地区,其产量受气候、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严重限制了莽草酸的产量。化学合成莽草酸由于产率不高、工艺复杂、价格高昂因而未能广泛开展。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莽草酸具有操作简单、能耗小、生产成本及低无污染等优点,在当今资源需求量较大、能源紧张、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展现了特有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有的产莽草酸的菌株主要是通过对莽草酸途径基因改造的方式过表达途径中的aroG、aroB、aroD、aroE四个基因,虽然经过以上方法改造的菌株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提升莽草酸的生产效率,但对莽草酸途径的改造策略只强调了过表达途径中的基因,而在翻译水平使用相同的RBS元件来控制基因的表达,限制了对莽草酸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例如:Chen等人对大肠杆菌进行改造,其菌株的莽草酸产量仅为1.85g/L(Chen K,Dou J,TangS,Yang Y,Wang H,Fang H,Zhou C(2012)Deletion of the aroK gene is essential forhigh shikimic acid accumulation through the shikimate pathway inE.coli.Bioresour Technol 119:141-7)。Cui等人对大肠杆菌进行改造,其菌株的莽草酸产量也仅为3.12g/L(Cui YY,Ling C,Zhang YY,Huang J,Liu JZ(2014)Production ofshikimic acid from Escherichia coli through chemically inducible chromosomalevolution and cofactor metabolic engineering.Microb Cell Fact 13:2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莽草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通过选择适当的RBS序列调整莽草酸表达途径中aroG、aroB、aroD、aroE基因的表达量,从而大大提高莽草酸的产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产莽草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包含aroG、aroB、aroD和aroE基因,还包含调控aroG基因表达的RBS1、调控aroB基因表达的RBS2、调控aroD基因表达的RBS3和调控aroE基因表达的RBS4;aroG的基因序列为SEQ ID NO:6所示,aroB的基因序列为SEQ IDNO:7所示,aroD的基因序列为SEQ ID NO:8所示,aroE的基因序列为SEQ ID NO:9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56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