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锗硅填充材料的成形腔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76654.4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7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锋;谭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16;H01L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洁晶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填充 材料 成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工艺与器件。
背景技术
自从早年德州仪器的Jack Kilby博士发明了集成电路之时起,科学家们和工程师们已经在半导体器件和工艺方面作出了众多发明和改进。近50年来,半导体尺寸已经有了明显的降低,这转化成不断增长的处理速度和不断降低的功耗。而且,迄今为止,半导体的发展大致遵循着摩尔定律,摩尔定律大致是说密集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数量约每两年翻倍。现在,半导体工艺正在朝着20nm以下发展,其中一些公司正在着手14nm工艺。这里仅提供一个参考,一个硅原子约为0.2nm,这意味着通过20nm工艺制造出的两个独立组件之间的距离仅仅约为一百个硅原子。
半导体器件制造因此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并且朝着物理上可能的极限推进。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TM是致力于半导体器件和工艺研发的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公司之一。
半导体技术的近期发展之一已经是硅锗(SiGe)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利用。例如,SiGe可被用于制造具有可调带隙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尽管存在关于基于SiGe的工艺的常规技术,很遗憾这些技术出于以下提出的原因都是不足的。因此,需要改善的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包括硅材料;
腔区域,位于所述衬底内,所述腔区域包括顶部部分和底部部分,所述顶部部分包括以相对于垂直方向呈大约54.74度角为特征的第一侧壁,所述底部部分包括基本上垂直的侧壁;以及
填充材料,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腔区域内,所述填充材料包括硅和锗材料。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基本上包括硅材料;
限定第一开口;
使用第一刻蚀剂,执行第一刻蚀工艺来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包括基本上垂直的侧壁和基本上平坦的底部表面;
使用第二刻蚀剂,执行第二刻蚀工艺来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包括成角度的侧壁和凸起的底部区域;
使用第三刻蚀剂,执行第三刻蚀工艺来将所述第二开口延伸具有底部部分,所述底部部分包括基本上垂直的侧壁;以及
用硅和锗材料填充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又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基本上包括硅材料;
形成覆盖所述衬底的多个侧墙,所述多个侧墙包括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
通过在所述第一侧墙和所述第二侧墙之间执行刻蚀,形成第一开口;
使用第一刻蚀剂,执行第一刻蚀工艺来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包括基本上垂直的侧壁和基本上平坦的底部表面;
使用第二刻蚀剂,执行第二刻蚀工艺来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包括成角度的侧壁和凸起的底部区域;
使用第三刻蚀剂,执行第三刻蚀工艺来将所述第二开口延伸具有底部部分,所述底部部分包括基本上垂直的侧壁;
移除所述多个侧墙;以及
用硅和锗材料填充成形腔。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SiGe材料的常规U形腔的简化示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解腔结构的简化示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解填充了SiGe材料的腔结构的简化示图。
图4A-E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解用于制造腔结构的工艺的简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工艺与器件。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该半导体器件包括修正的钻石形腔,该形状的腔填充有硅和锗材料。还提供了其他实施例。
给出以下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发明并将其结合到具体应用背景中。各种变型、以及在不同应用中的各种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容易显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性原理可适用于较宽范围的实施例。由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中给出的实施例,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实践可不必局限于这些具体细节。换言之,公知的结构和器件以框图形式示出而没有详细显示,以避免模糊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66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