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制品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9103.3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7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莉;万玉山;王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制品 废水处理 系统 | ||
1.一种竹制品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调节池、强化气浮池(1)、臭氧氧化沉淀池(2)、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3)、好氧接触氧化池(4)、二沉池和砂滤池;
所述的调节池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用于调节竹制品废水的水质和水量;
所述的强化气浮池(1)包括进水管(1-1)和用于排出处理后水的出水管,所述的强化气浮池从下至上依次为泥砂区(1-2)、混合区(1-3)和分离区;所述的分离区包括集水区(1-4)和位于集水区内的集渣区(1-5);所述强化气浮池的泥砂区(1-2)和混合区(1-3)之间设置有曝气盘(1-6),所述的曝气盘的上方设有布水支管(1-7),所述的布水支管连接进水管(1-1),所述的曝气盘(1-6)通过曝气管连接有强化气浮池外的风机;所述的分离区内设有三相分离器(1-9),所述的三相分离器(1-9)包括导流板和位于导流板下方与导流板配合使用的三角导流环,所述的三角导流环安装在强化气浮池的内壁上,所述的导流板的上部与分离区的形状相同,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呈喇叭状,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的内径大于三角导流环的内径;所述的分离区外壁的上部设有溢水堰(1-10),所述的溢水堰(1-10)与出水管相连;所述的集渣区(1-5)布设有刮渣板(1-11)和浮渣槽(1-12);废水从下往上溢时,水与浮渣一起通过三角导流环进入导流板的下部,浮渣继续往上进入集渣区(1-5),水通过导流板与三角导流环之间的间隙进入集水区(1-4);为了废水处理的效果更好,所述的布水支管(1-7)设置成同心圆形状或十字形状,布水支管上具有水平辐射出水口;进一步,所述的曝气盘是均匀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由于水、沉淀物的密度不同,在三相分离器作用下实现分离;为了排出处理后的沉淀物,所述的强化气浮池底部设有沉淀物排放阀(1-13);
所述的臭氧氧化沉淀池(2)包括曝气混合区(2-1)和沉淀区(2-2),曝气混合区底部设置有臭氧曝气盘(2-3),所述的臭氧曝气盘的上方设有布水支管(2-4),所述的布水支管(2-4)连接进水管(2-5),所述的臭氧曝气盘(2-3)通过曝气管连接有臭氧氧化沉淀池外的风机,风机通过管道连通臭氧发生器(2-7);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挡板(2-8),该挡板与沉淀池的内壁形成作为废水进入沉淀区的废水流道,沉淀区的出口处设有三相分离器(2-9),沉淀区的出口上部设有溢水堰(2-10),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沉淀区底部设置有排泥阀(2-11);
所述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3)包括通过折流板(3-1)分隔成的兼氧段(3-2)、缺氧段(3-3)和厌氧段(3-4),所述兼氧段(3-2)首端设有用于供入废水的进水管(3-5),兼氧段(3-2)末端与缺氧段(3-3)首端连通,缺氧段(3-3)末端与厌氧段(3-4)首端连通;所述缺氧段(3-3)和厌氧段(3-4)的进水一侧折流板的下部设置有45度的转角,以避免水流进入时产生的冲击作用,从而起到缓冲水流和均匀布水的作用;厌氧段(3-4)末端设有三相分离器(3-6)和溢水堰(3-7),溢水堰(3-7)连接出水管;所述兼氧段(3-2)、缺氧段(3-3)和厌氧段(3-4)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连接污泥排放阀(3-8);所述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的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的上盖(3-9)设计成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顶端都设有甲烷废气集气管(3-10),所述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内都设有填料(3-11);
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4)内中下部设置有进水管(4-1),所述进水管(4-1)下部设有布水三角锥(4-2);所述布水三角锥(4-2)下部设有曝气调控系统(4-3),所述曝气调控系统(4-3)包括曝气盘、鼓风机和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进一步,所述的曝气盘是均匀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所述曝气盘通过曝气管连接鼓风机,鼓风机设置在好氧接触氧化池外,好氧接触氧化池的上部、废水水面下设置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所述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根据氧容量调控鼓风机工作;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内置有填料(4-4);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的出口处布设有溢流堰(4-5);
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4)的出水管连接二沉池,二沉池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系统,一部分污泥回流到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3);
二沉池沉淀处理后的水经溢流堰进入砂滤池,过滤后达标排放。
2.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制品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废水处理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①竹制品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废水调节池调节水质和水量;
②然后废水通过进水管(1-1)进入强化气浮池分离区的中下部;位于强化气浮池进水管下方的曝气盘(1-6)产生大量细小气泡使废水中的固体物产生摩擦,去除固体物上的其他污染物;曝气盘(1-6)产生的细小气泡与上浮物粘附形成混合体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在强化气浮池三相分离器(1-9)的作用下,混合体上升至集渣区(1-5),在刮渣板(1-11)的作用下,浮渣进入浮渣槽(1-12)并被清理外运;沉淀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强化气浮池下部的泥砂区(1-2),通过强化气浮池底部的沉淀物排放阀(1-13)排出;分离处理后的水在强化气浮池三相分离区导流板作用下进入强化气浮池集水区(1-4),通过溢水堰(1-10)、出水管和连接管连通臭氧氧化沉淀池的进水管(2-5);
③废水通过臭氧氧化沉淀池进水管(2-5)以及布水支管(2-4)进入臭氧氧化沉淀池(2)的中下部;位于臭氧氧化沉淀池布水支管下方的臭氧曝气盘(2-3)产生大量细小气泡使废水中的固体物进一步摩擦,同时把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氧化成易于吸收和吸附的小分子物质,氧化分解后的废水进入沉淀区的废水流道,沉淀区的三相分离器(2-9)实现泥水分离;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臭氧氧化沉淀池沉淀区(2-2)的下部,通过底部的排泥阀(2-11)排出;废水通过溢水堰(2-10)、出水管和连接管进入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的进水管(3-5);
④废水通过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兼氧段的进水管(3-5)进入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3)的下部;废水进入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后沿折流板(3-1)上下前进,依次通过兼氧段(3-2)、缺氧段(3-3)和厌氧段(3-4)的每个反应室的污泥床,反应池中的污泥随着废水的上下流动和沼气上升的作用而运动,折流板(3-1)的阻挡作用和污泥自身的沉降作用又使污泥的流速降低,因此大量的污泥都被截留在反应池中,反应池中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兼氧段(3-2)的兼性菌、缺氧段(3-3)和厌氧段(3-4)的异养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
⑤厌氧反应后的废水在厌氧段(3-4)末端设有的三相分离器(3-6)实现泥、水、甲烷气的分离,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的下部,多余的污泥通过底部的污泥排放阀(3-8)排出;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产生的甲烷废气通过反应池顶部集气管(3-10)收集排放;废水通过溢水堰、出水管和连接管进入好氧接触氧化池(4)的进水管;
⑥废水通过进水管(4-1)进入好氧接触氧化池(4)的中下部,在布水三角锥(4-2)的作用下均匀布水,所述的曝气盘是均匀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产生大量的微气泡,所述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根据氧容量调控鼓风机工作,确保好氧接触氧化池水中的溶解氧大于2mg/L,处理后的废水通过溢流堰(4-5)和出水管流出;
⑦好氧接触氧化池(4)的出水管连接二沉池的布水管,二沉池的沉淀污泥一部分污泥回流到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3)中,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
⑧二沉池沉淀处理后的水经二沉池溢流堰进入砂滤池,过滤后达标排放;
⑨强化气浮池(1)、臭氧氧化沉淀池(2)、折流式缺氧厌氧反应池(3)、和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脱水后外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910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