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立管的模块化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0593.9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6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乔培华;汤毅;陈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24 | 分类号: | F16L3/24;F16L3/227;F16L5/04;F16L1/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模块化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立管及其模块化安装方法,属于机电安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建筑科技的发展,各城市中有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和大型综合性商务体正处于规划设计和建设期,在这些建筑中,一般均会设有管井,用于安装不同材料、数量和直径的管道以实现给排水、消防喷淋或空调供冷供热等功能。
传统的施工方法就管井中的单根或多根管道进行逐层现场安装,现场还需进行大量焊接工作。如此施工进展缓慢,可能造成工期的延误,且往往管道之间存在空间不足而导致中间管道难以焊接安装;在管道安装期间,现场往往会存在其他机电(如风管、桥架、线槽、设备等)、土建和装饰专业的同时进行施工,因此交叉影响大。部分管道安装现场同时存在管道的精加工(如折弯、套丝或开孔等),受到加工设备、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往往会使得现场制作的管道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且大大增加了管道辅材配件的消耗,同时可能增加施工现场的各种扰民纠纷,不符合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建设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立管及其模块化安装方法,组合式立管分成若干预制管组,预制管组的工厂化预制相比传统的单根管道现场制作和安装工艺,减少现场的焊接,大大节约了安装工期,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与安装精度,并能避免其他施工专业的交叉影响,同时节约工程的整体工期,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立管,包括至少两段预制管组,每段预制管组包括支架、若干管道、以及若干支架固定板,所述若干管道间隔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若干支架固定板间隔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将所述若干管道分隔成若干单元,相邻预制管组的对应管道可拆卸式连接,每段预制管组能够通过所述若干支架固定板固定于管井内。
优选的,在上述的组合式立管中,相邻预制管组的对应管道直接对接或者通过连接件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组合式立管中,相邻预制管组的对应管道采用承插式、卡压式、热熔方式、法兰或者沟槽卡箍组件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组合式立管中,所述若干管道通过抱箍间隔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优选的,在上述的组合式立管中,所述管道上穿楼板的部位设有厚度不小于1.6mm的防火钢板套管。
优选的,在上述的组合式立管中,所述抱箍与对应的管道之间设置垫木或者橡胶防震垫。
优选的,在上述的组合式立管中,每段预制管组至少包括上下两根共用支架,当管道长度大于4.5米时,按1.5m的间距需设置多根共用支架。
优选的,在上述的组合式立管中,每段预制管组包括2-8根管道,所述每根管道的高度为3.5-8m,每段预制管组的重量不超过3t,单根管道重量不超过0.75t,单根管道的管径不大于500mm。
优选的,在上述的组合式立管中,所述管道的材料选自碳钢、不锈钢、紫铜、黄铜、铝合金和塑料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优选的,在上述的组合式立管中,所述支架固定板通过螺栓连接于管井壁上,或者满焊于管井壁的预埋钢板上。
优选的,在上述的组合式立管中,所述管道的上部设有膨胀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组合式立管的模块化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工厂接到订单后,根据所述预制管组的实际尺寸,对所述预制管组中的管道与支架进行加工,抱箍和支架固定板分别焊接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管道分别由抱箍固定于支架上,在管道的对接端设置连接件,然后进行管道的保温工作,从而在工厂完成各预制管组的预制;
步骤二:将各预制管组运输至施工场地后,进行全面检查,确认预制管组规格、保温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后,再确认气候条件、吊装场地、吊点吊索设置是否满足要求;
步骤三:采用重心偏移法或移动平台拖运法将预制管组吊装至楼层中,如安装于高层的核心筒管井内,则采用卷扬机滑轮系统吊入管井,如安装于建筑外部区域,则利用塔吊将管组吊至管井后进行装配,管道在吊装时,应捆扎牢固,待上下两根管道对口拼接完成且支架固定于管井后方能松开吊装用钢丝缆绳,吊装过程中各楼层做好洞口临边保护工作,应架设不低于1.2m的管井护栏,直至预制管组就位;
步骤四:管井内各预制管组连接完成后,对形成的管道系统即立管按照标准要求分别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合格后对开口处进行包封,并在管道周围做好围护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05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撑架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蘸酱食品环保塑料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