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乙二醛酶I不可逆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5531.7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7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桑言奎;李宗河;郑哲彬;倪彩霞;金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5/027 | 分类号: | C07K5/027;C07K1/06;A61K38/06;A61K9/19;A61P35/00;A61P19/1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 |
地址: | 61010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乙二醛酶 可逆 抑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2.一种化合物7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化合物1与三甲基硅乙炔进行Sonogashira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2;
(2)化合物2经反应脱去三甲基硅基得到化合物3;
(3)化合物3经还原反应得到化合物4;
(4)化合物4与化合物5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6;
(5)化合物6经反应脱去保护基团,得到化合物7;
制备路线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是在氮气环境下室温反应的,催化剂为二氯三苯基磷钯和碘化亚铜,溶剂为三乙胺;其中化合物1、三甲基硅乙炔、二氯三苯基磷钯和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1:1.2:0.1:0.19;
所述步骤(2)的反应是在氟化钾溶液的存在下进行的,反应的温度为室温;
所述步骤(3)的反应是在氯化铵溶液和锌的存在下进行的,反应的温度为冰浴;
所述步骤(4)的缩合反应是在氮气环境下冰浴反应的,缩合剂为EDC;
所述步骤(5)脱去保护基的反应是三氟乙酸的存在下,在氮气环境下冰浴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5是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的:
其中,a表示DCC和DMAP和t-BuOH和CH2Cl2;
b表示Pd/C和H2和EtOH;
c表示HCl.H2N-Gly-Ot-Bu和EDC·HCl和HOBt和NMM和CH2Cl2;
d表示HCl;
e表示EDC·HCl和HOBt和NMM和CH2Cl2;
f表示Pd/C和H2和EtO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5是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的:
(1)Boc-L-谷氨酸-5-苄酯与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叔丁醇加入到二氯甲烷中,室温搅拌得到反应液,经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8;
(2)化合物8与钯碳加入到乙醇中,用氢气进行还原反应,经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9;
(3)Boc-L-谷氨酸-5-苄酯、甘氨酸叔丁酯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甲基吗啉在二氯甲烷中,于室温下反应完全,得到反应液;对反应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10;
(4)化合物10在HCl/二氧六环中,于室温下搅拌反应3h,得到反应液;反应液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11;
(5)化合物9、化合物11、1-羟基苯并三唑、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甲基吗啉在二氯甲烷中,于室温下反应完全,得到反应液;对反应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12;
(6)化合物12与钯碳加入到乙醇中,用氢气进行还原反应,经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5。
6.一种化合物7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化合物1与三甲基硅乙炔进行Sonogashira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2;
(2)化合物2经反应脱去三甲基硅基得到化合物3;
(3)化合物3经还原反应得到化合物4;
(4)化合物4与化合物13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14;
(5)化合物14经反应脱去氨基保护基,得到化合物7DE;
制备路线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553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