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芯片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及试验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7825.3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7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池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刘灿强;金玉兰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芯片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试验电极的损伤的半导体芯片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及试验电路。通过设置迂回电路(G),使回流电流(IF4)转流到迂回电路(G)上,通过减小流过试验电极(13)的电流能够防止试验电极(13)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芯片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及试验电路,特别是涉及二极管芯片的反向恢复特性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图13是现有的二极管芯片的反向恢复特性的试验电路图和试验波形图,(a)是试验电路图,(b)是试验波形图。这里,二极管芯片为例如FWD(续流二极管)芯片4。
FWD芯片4的反向恢复特性试验是指通过使构成试验电路500a的IGBT3导通和关断,使FWD芯片4进行反向恢复动作,确认FWD芯片4在预定的条件下没有损坏。另外,上述反向恢复特性试验是测定反向恢复特性(反向恢复电流和/或反向恢复时间等)并与标准值比较来判定FWD芯片4的优劣的测试。通过在芯片阶段去除不合格品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在图13中,在由电源1充电的电源电容器2上连接IGBT 3和与IGBT 3反向串联的FWD 4(标有与芯片相同的符号),其中,FWD 4在IGBT 3的发射极和电源1之间以阴极连接到IGBT 3的发射极的方式连接。通过导通、关断IGBT 3使电流在与FWD 4并联连接的负载线圈5上流动。在该IGBT 3的第一次关断时回流电流IF4经过负载线圈5和FWD 4而流动。在第二次导通时,短路电流I1流动,通过该短路电流I1抵消回流电流IF4,FWD 4进入反向恢复动作。如果反向恢复动作结束,由电源电容器2提供的供给电流作为电流I2经过IGBT 3和负载线圈5返回电源电容器2。然后,通过第二次关断切断电源电容器2,回流电流IF4再次流动。在该第二次的回流电流IF4变为零时,反向恢复特性试验结束。
前述反向恢复特性试验的试验条件(反向恢复电流的-di/dt等)受到连结电容器2、开关IGBT 3、FWD 4的主电路布线F的电感的影响。如果该电感大,则难以进行施加用于获得标准的电力损耗的-di/dt的反向恢复特性试验。
在图13(b)中,在t1导通IGBT 3,在t2关断TGBT 3使回流电流IF4流动。在t3再次导通IGBT 3进行反向恢复特性试验。在t4再次关断IGBT 3,使回流电流IF4在FWD 4上流动。该回流电流IF4的衰减时间需要花费极长的时间。该衰减时间常数τ为将负载线圈5的电感除以回流电流IF4的流经通路的布线电阻而得到的值,因为布线电阻小所以τ值变大。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内容,即在半导体芯片上以实施高精度、稳定的特性试验为目的而实现芯片接触部的低电感结构。
图14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芯片C的特性试验装置的构成图。检查用保持部件具备可搭载芯片C的基台30、搭载在基台30上的确定芯片C位置的销42和遍及搭载芯片C的搭载区域和不搭载芯片C的裸露区域而形成的金属膜40。在芯片C的检查时,将芯片C固定在检查用保持部件的搭载区域,使探针10a与芯片C的上表面端子C1接触,使其他探针10c与裸露区域的金属膜40接触。由此,实现试验电路的电阻和电感的降低。应予说明,对于图中的符号,31为芯片搭载部、41为金属膜、43为吸引口、44为旁路吸引口、44a为开口部、60为测试电路、61为熔合电路、62为开关电路。
图15是现有的FWD芯片的反向恢复特性的试验装置500的主要部分构成图。该试验装置500具备搭载FWD芯片4的试验电极13、按压FWD芯片4而使电流流过的接触探针10、主电路布线F、IGBT 3、负载线圈5、电源电容器2和电源1。主电路布线F由布线11a构成。
在FWD芯片4的反向恢复试验中,反向恢复特性试验结束后试验电流转流到FWD芯片4和负载线圈5上,成为回流电流IF4,并在FWD芯片4上长时间流动。FWD芯片4通过接触探针10压接到试验电极13。但是,在试验电极13与接触探针10的接触部处的接触电阻大,则在该接触部处的电力损耗大。如果长时间产生上述大的电力损耗,会给试验电极13带来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7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