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光伏监测系统节点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88009.4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9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宇;李继勇;后宗玉;张文霞;鲁仁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S50/00 | 分类号: | H02S5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太阳能 监测 系统 节点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光伏电网监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光伏监测系统节点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对能源依赖程度的增加,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重大战略问题。化石能源的利用是造成环境变化和污染的关键因素,具有不可持续性,太阳能由于其绿色环保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鉴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行参数仍需要人工监测,它存在分布面积广、数量多、工作环境恶劣、现场监控难等缺点。因此,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准确在线实时监控成为了一种行业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光伏监测系统节点电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光伏监测系统节点电路,包括参数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太阳能电池板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存储器,其中参数采集模块包括辐照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压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通信模块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有线通信模块;参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三个输出端分别与存储器的输入端、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有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电源模块为参数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模块供电。
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单片机扩展功能电路;
所述的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芯片U1、滤波电路、RTC电池B0、SWD接口P3、启动模式电路、晶振Y1~Y2、电阻R9~R14、R28、电容C13~C15、C22~C23,其中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6~C21,启动模式电路包括电阻R15~R17;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五管脚(PD0输入管脚)与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六管脚(PD0输出管脚)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三管脚(PC14管脚)与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第二晶振Y2的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四管脚(PC15管脚)与晶振Y2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七管脚(NRST管脚)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一管脚(VBAT管脚)与RTC电池B0的正极VBAT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三十四管脚(PA13管脚)、第三十七管脚(PA14管脚)分别与SWD接口P3第二管脚、第三管脚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四十四管脚(BOOT0管脚)与启动模式电路中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BOOT0相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外接电源VCC,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九管脚(VDDA管脚)、第二十四管脚(VDD-1管脚)、第三十六管脚(VDD-2管脚)、第四十八管脚(VDD-3管脚)连接后接外接电源VCC,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连接后接外接电源VCC,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接外接电源VCC,SWD接口P3的第一管脚接外接电源VCC;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RTC电池的负极接地,SWD接口的第四管脚接地,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接地,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三管脚(VSS-1管脚)、第三十五管脚(VSS-2管脚)、第四十七管脚(VSS-3管脚)、第八管脚(VSS A管脚)连接后接地,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一端接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管脚(PB2管脚)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九管脚(PA8管脚)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三十管脚(PA9管脚)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三十一管脚(PA10管脚)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除了上下文提及到的管脚其他均架空;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STM32F103C6T6A或STM32F103C8T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80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化高功率功率放大器
- 下一篇:一种增强型虚拟矢量PWM调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