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91066.8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6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船用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F16H57/04;B63H23/3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地址: | 21512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进器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属于船用推进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船用推进器水下桨轴密封采用的形式为:三道TC旋转骨架油封在热喷涂陶瓷的衬套上旋转,油封唇口与衬套表面形成薄膜进行密封,其中一道防止润滑油泄漏,另外二道防止海水进入齿轮箱内部。现有结构经实践检验,可有效的起到液体的密封作用。
上述密封形式虽然能够很好的阻止海水进入齿轮箱并且防止齿轮箱滑油泄漏,但是如果密封圈失效,将会使整个齿轮箱内润滑油乳化,导致润滑油失效。目前,单桨功率的推进器已发展至4000kW,每桨润滑油需求量为3~4吨,一旦桨轴密封圈失效,将使全部润滑油失效,需更换全部润滑油,造成经济上巨大浪费。
船舶在使用大功率舵桨航行过程时,尤其在水质较差区域,泥沙和赃物从锥环和桨毂体之间的间隙进入骨架油封位置,破坏骨架油封的密封唇,导致密封失效,引起齿轮箱内进水或齿轮箱内漏油。从而最终导致船舶的动力推进装置失效,船舶无法正常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特点是:包含座圈、隔圈、盖板、密封件和旋转骨架油封,座圈通过螺栓与锥环相固定,锥环安装于齿轮箱体上,热喷涂衬套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套装于桨轴上,四道旋转骨架油封安装于热喷涂衬套的陶瓷区域,旋转骨架油封的外径与座圈内孔过盈配合,其内径密封唇与热喷涂衬套的陶瓷区域接触,其中,最外侧的一道旋转骨架油封的密封唇朝外,最内侧的一道旋转骨架油封的密封唇朝内,中间两道旋转骨架油封之间设有隔圈,其密封唇相对,隔圈与中间两道旋转骨架油封、热喷涂衬套之间形成腔室,沿齿轮箱体、锥环、座圈和隔圈的内部设有相连通的重力油道,重力油道与腔室相贯通,重力油道的进油口连接至重力油箱,所述座圈的侧端面安装盖板,所述密封件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套装于热喷涂衬套上,密封件的密封唇与盖板的竖直端面相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的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其中,所述密封件为TBR/9RB型密封件。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其中,所述旋转骨架油封为TC双唇包胶骨架油封,其唇口外设有由不锈钢弹簧弹簧构成的加强环。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其中,所述齿轮箱体、锥环、座圈和隔圈的内部设有相连通的排油道,排油道与腔室相贯通,排油道的出油口连接球阀。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其中,所述锥环与齿轮箱的配合面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镶嵌密封圈。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其中,所述座圈与锥环的配合面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镶嵌密封圈。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热喷涂衬套与桨轴的配合面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镶嵌密封圈。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其中,所述重力油箱安装于水线2米以上位置。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船用推进器桨轴密封结构,其中,所述重力油道内重力油的压力大于海水压力。
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①本发明四道旋转骨架油封位于旋转的热喷涂衬套上,通过密封唇口与热喷涂衬套的陶瓷区域接触,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最外侧的一道旋转骨架油封的密封唇朝外,阻止水的进入,最内侧的一道旋转骨架油封的密封唇朝内,阻止向外漏油,中间两道旋转骨架油封与隔圈、热喷涂衬套之间形成重力油腔室,即使首道防水密封泄漏,重力油箱中重力油通过油道充满重力油腔室,防止海水进入齿轮箱,避免润滑油乳化;
②密封件具有良好的动态密封性能,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的进入,保护骨架油封,与热喷涂衬套过盈配合,无需轴向定位,安装方便;
③可通过球阀放油进行检测判定,定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船舶航行时,如出现防水密封失效,可保护整套推进装置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船用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船用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10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