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机EGR系统可重复利用脱硫颗粒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4694.1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9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瞿磊;刘帅;王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022 | 分类号: | F01N3/022;F02M26/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egr 系统 重复 利用 脱硫 颗粒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柴油机机内净化装置和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EGR系统可重复利用脱硫颗粒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颗粒物排放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随着国4、国5排放法规的实施,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废气再循环(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作为降低NOx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措施。2014年我国生产的满足排放标准的轻型汽车产量达260多万辆,均采用EGR技术。2014年9月,欧6排放法规开始实施,不仅测量颗粒排放的质量,同时测量颗粒排放的数量,颗粒排放进入了计数时代。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将柴油机的尾气部分引入气缸重新参与燃烧,降低缸内燃烧温度,有效抑制NOx的生成,柴油机EGR系统废气通入的最大比例能够达到40~50%,引入气缸中的废气含有颗粒固体物和SO2气体等有害物质。现在使用的柴油机EGR系统中均未安装颗粒过滤和脱硫装置,由EGR系统再次进入气缸的颗粒,在柴油机气缸内燃烧高温的作用下,再次形成颗粒,造成颗粒排放的增加以及细微颗粒数的增加。SO2具有较强的腐蚀性,EGR系统长时间工作后,废气中的SO2会腐蚀EGR阀,造成EGR阀的失效,导致通过EGR进入气缸的废气比例发生巨大变化,又造成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增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柴油机EGR系统可重复利用脱硫颗粒过滤装置,该装置具有成本低廉、结构小巧、安装和拆卸方便等特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柴油机EGR系统可重复利用脱硫颗粒过滤装置,包括颗粒过滤室、脱硫室、隔离层;所述颗粒过滤室包括进气端和安装端A;所述脱硫室包括出气端和安装端B,所述安装端A和安装端B均为敞开结构,所述安装端A和安装端B固定在所述隔离层上,所述隔离层为密集网状结构;所述颗粒过滤室内安装有颗粒过滤滤芯,所述脱硫室内安装有脱硫滤芯;所述进气端与EGR冷却器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出气端与EGR阀连接。柴油机排气管排出的部分废气,先经EGR冷却器冷却至120℃左右,后依次流经脱硫颗粒过滤装置的颗粒过滤室和脱硫室,过滤后的废气经EGR阀控制流入进气歧管,与从柴油机空气过滤器进入的新鲜空气混合后,流向柴油机的气缸中重新进行燃烧。
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均为锥形结构,所述安装端A和安装端B均为圆柱体结构,对气体进出具有导向作用。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A、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B;所述压力传感器A和温度传感器安装所述进气端处,所述压力传感器B安装在所述出气端处;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和控制颗粒过滤室的进气温度,使进气温度控制在100~150℃,若进气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反应,调节EGR冷却器的冷却水流量,使进气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之内。通过监测压力传感器A和压力传感器B两端的压力差,判断滤芯是否发生堵塞。
上述方案中,所述安装端A和安装端B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隔离层上,颗粒过滤室圆柱端与脱硫室圆柱端可进行拆卸,用于颗粒过滤滤芯、脱硫滤芯的再生和更换,所述隔离层为不锈钢合金材质。
上述方案中,所述安装端A与隔离层、安装端B与隔离层均通过金属密封垫密封,能够有效防止SO2对密封垫的腐蚀,造成漏气现象。
上述方案中,所述颗粒过滤滤芯采用堇青石(2MgO·2Al2O3·5SiO2)材质,为圆柱形蜂窝状陶瓷结构,孔道的入口和出口为交叉密闭,呈壁流式过滤体,可以吸附废气再循环中的颗粒物。
上述方案中,所述脱硫滤芯采用活性炭材质,为圆柱形蜂窝状结构。在100~150℃时,过滤SO2的效率最高,SO2与废气中的水分和少量氧气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生成H2SO4,并吸附在活性炭上,当活性炭吸附的H2SO4达到饱和状态时,可将脱硫颗粒过滤装置卸下来,进行脱硫滤芯的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46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