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尾气排放的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95856.3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7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石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市江动汽油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2 | 分类号: | F01N3/22;F01N3/3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鞠明 |
地址: | 224007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尾气 排放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降低尾气排放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及国内对发动机尾气排气的标准越来越高,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已不能达到排放法规的要求。这需要发动机生产厂商对发动机尾气进行降排,降排路径一般分为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两种。在机外净化方案中,现有发动机采用在消声器内封焊催化剂的方法,同时通过二次补气阀在催化剂前进行补气。现有的二次补气阀均直接安装在排气管或消声器引出的一个支管上,利用排气的脉冲效应,二次补气阀直接把环境中的新鲜空气补充到消声器中,供催化剂利用,实现二次补气阀的自然补气方式,但当发动机的排气压力小或排气背压大时,使排气的脉冲效应降低,从而将会影响二次补气阀的补气效率,使催化剂的机外净化效率降低,不能够很好的降低发动机尾气的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利用二次补气阀的自然补气方式,发动机排气脉冲效率的降低导致补气阀的补气效率变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在催化剂前进行强制补气的方式来降低尾气排放的发动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尾气排放的发动机,包括消声器组、发动机及补气阀,所述消声器组包括消声器及一端设置于消声器内部的消声器排气弯管,消声器排气弯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发动机的气缸盖上,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设有冷却风扇,冷却风扇的外侧设有蜗壳及设置在蜗壳上的上挡板和侧挡板,所述的蜗壳、上档版及侧挡板围成高压补气室,所述补气阀安装于高压补气室处,补气阀上设有的补气口位于高压补气室的内部。
所述的降低尾气的发动机还包括有补气管组,所述补气管组包括弯管一、弯管二及橡胶管,所述弯管一通过橡胶管与弯管二连接,弯管一设置在消声器排气弯管上,弯管二的末端与补气阀连接。
所述补气管组还包括两个卡箍,橡胶管的两端通过卡箍与弯管一和弯管二固定连接。
所述补气阀上安装有腰带,腰带通过螺栓将补气阀固定于蜗壳上。
所述消声器内部的消声器排气弯管的顶端与催化剂密封焊装。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建立高压补气室将冷却风扇产生的部分冷却风集中到高压补气室内,并利用补气阀将高压补气室内的风通过补气管组补充到消声器内部的消声器排气弯管中,为发动机的尾气在通过催化剂时补充尽可能多的氧气,使催化剂与发动机尾气更好的实现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有效的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实现利用补气阀强制补气功能而降低尾气排放的目的,同时橡胶管的安装能够起到耐高温、使用时间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降低尾气排放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高压补气室和补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消声器、2-消声器排气弯管、3-催化剂、10-消声器组、20-发动机、21-冷却风扇、22-蜗壳、23-上挡板、24-侧挡板、25-高压补气室、30-补气阀、31-腰带、32-螺栓、40-补气管组、41-弯管一、42-弯管二、43-橡胶管、44-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降低尾气排放的发动机,包括消声器组10、发动机20、补气阀30及与补气阀30连接的补气管组40。所述消声器组10包括消声器1和消声器排气弯管2,消声器排气弯管2的一端与催化剂3密封焊装,且设置于消声器1的内部,消声器排气弯管2另一端的末端连接于发动机20的气缸盖上。所述发动机20的一侧设有冷却风扇21,冷却风扇21的外侧设有蜗壳22及设置在蜗壳22上的上挡板23和侧挡板24,所述的蜗壳22、上档版23及侧挡板24围成高压补气室25,所述补气阀30安装于高压补气室25处,补气阀30上设有的补气口位于高压补气室25的内部,补气阀30上安装有腰带31,腰带31通过螺栓32将补气阀30固定于蜗壳22上。
所述补气管组40包括弯管一41、弯管二42、橡胶管43及两个卡箍44,所述橡胶管43设置于弯管一41与弯管二42的中间,橡胶管43的两端通过卡箍44与弯管一41和弯管二42固定连接,弯管一41设置在消声器排气弯管2上,弯管二42的末端与补气阀3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市江动汽油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市江动汽油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58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盘爆发回转式发动机装置
- 下一篇:用于负压控制汽缸润滑装置的推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