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鲍曼不动杆菌假定蛋白A1S_1523的蛋白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7921.6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7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邹全明;石云;曾浩;冯强;杨赟;蔡昌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22 | 分类号: | C07K14/22;C07K19/00;C12N15/31;C12N15/62;C12N15/70;C12N1/21;C07K16/12;A61K39/0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鲍曼不动杆菌 重组蛋白 制备方法和应用 蛋白 单价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重组 免疫保护效果 重组蛋白表达 氨基酸序列 亚单位疫苗 诊断试剂盒 动物实验 分离纯化 高效安全 检测试剂 联合疫苗 疫苗研究 感染 成熟肽 亚单位 佐剂 制备 疫苗 融合 防治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A1S_1523的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重组蛋白包含A1S_1523成熟肽,该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该重组蛋白表达量高,便于分离纯化,高效安全,可以直接与佐剂配合使用,用于制备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亚单位疫苗以及相关的检测试剂盒。经动物实验证实,所述基因工程重组单价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的联合疫苗和多亚单位融合疫苗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对防治疫苗和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鲍曼不动杆菌假定蛋白A1S_1523蛋白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正常定植于人体皮肤表面及腔道内,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可导致肺炎、血流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以及脑膜炎等。随着其耐药菌株检出率的逐年增高,鲍曼不动杆菌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病原菌,据美国NHSN(National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的报告,2009至2010年间,其监测到的各类院内感染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多重耐药(MDR)株占到了65%。我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10个省市的14家教学医院中,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占所有革兰阴性杆菌的16.11%,位列第三。此外,鲍曼不动杆菌也是军人作战中受到战创伤相关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美军在伊拉克、科威特以及阿富汗参加战斗的伤员中有很高的检出率。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逐年增强,普通抗生素对它的治疗作用已不明显,找到新的治疗方案或新型有效药物来对抗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介于新的抗生素发展缓慢,而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适应迅速,许多微生物研究学者开始尝试利用鲍曼不动杆菌全菌外膜外膜囊泡或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抗鲍曼不动杆菌免疫,从与抗生素完全不同的角度,寻求有效的对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新手段。
目前,多个研究已经证明:灭活全菌外膜蛋白外膜蛋白囊泡和外膜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他们免疫小鼠的能抵抗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和侵袭,但从安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外膜蛋白比全菌更为安全,因此,外膜蛋白可能是抗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佳候选抗原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鲍曼不动杆菌假定蛋白A1S_1523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表达量高,便于分离纯化,高效安全,可以直接与佐剂配合使用,用于制备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亚单位疫苗以及相关的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利用反向疫苗学筛选出一种假定蛋白A1S_1523,该蛋白由1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其DNA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利用生物信息学对A1S_1523蛋白进行结构功能分析,发现A1S_1523是一种分泌蛋白,由1-21位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引导分泌至胞外(附图6所示)。本发明利用A1S_1523蛋白的成熟肽,设计一种亚单位疫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鲍曼不动杆菌A1S_1523重组蛋白,包含A1S_1523成熟肽,所述成熟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所述重组蛋白通过标签蛋白GST融合表达,所述标签蛋白融合于所述A1S_1523蛋白的N端。
所述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还包括在SEQ ID NO.1的氨基端和/或羧基端缺失、替代、和/或添加了1-20个氨基酸残基的具有免疫原性的变体,该变体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的同一性。
该重组蛋白由融合表达并酶切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端加入GPLGS五个氨基酸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79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