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及交叉路口改造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3739.7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0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华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F1/00 | 分类号: | E01F1/00;E01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平面交叉 路口 隔离 交叉 改造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隔离岛的横截面为一个直角梯形,隔离岛包括放置于地面的底面、与底面相平行的顶面、梯形上底面、梯形下底面、梯形斜面和梯形直角面;所述顶面与位于机动车道右侧的路缘石等高;所述梯形斜面与梯形下底面两者所呈的第一夹角不超过45°;所述梯形斜面与梯形上底面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圆形倒角;所述梯形直角与梯形上底面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圆形倒角,该第二圆形倒角的半径小于第一圆形倒角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斜面与梯形下底面两者所呈的第一夹角为3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倒角的半径为2-5米,第二圆形倒角的半径为0.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上设置有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为排水槽或排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斜面上设置有防撞反光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直角面上设置有人行坡道。
7.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的改造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设计隔离岛的放置方式:将隔离岛的梯形下底面设计成与机动车道右侧的路缘石相贴合;将隔离岛的梯形直角面朝向当前进口道的车辆停止线,且梯形直角面与车辆停止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1米;
第二步,施划限制区域:按照第一步中隔离岛的设计放置方式,施划一个能将隔离岛限制在内的限制区域,该限制区域的形状与隔离岛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为第二直角梯形;第二直角梯形的直角边与当前进口道的车辆停止线相重合,第二直角梯形的下底边与机动车道右侧的路缘石相重合,第二直角梯形的斜边与机动车道右侧的路缘石所呈的第二夹角与第一夹角相等;
第三步,施划路边停车位:施划路边停车位,距离第二步中限制区域最近的一个停车位即为首个停车位,该首个停车位的边线与第二步中限制区域的最短距离不小于0.5米;
第四步,安装或浇筑隔离岛:将模块化生产的隔离岛按第一步设计的放置方式,安装在第二步中施划完成的限制区域内;或采取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按第一步设计的放置方式,将隔离岛浇筑在第二步中施划完成的限制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的改造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步,调整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对涉及到的提示、警示以及路面标志标线按交通规则进行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的改造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第二直角梯形直角边的长度为d,第二直角梯形的下底边比上底边长的长度为l2,则d<l2≤d·tan(π/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的改造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第二直角梯形直角边的长度d取2.1-2.4米,第二直角梯形上底边的长度l1取6-8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37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