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面贴饼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04147.7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8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覃淑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淑兰 |
主分类号: | A21D13/00 | 分类号: | A21D13/00;A21D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530028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面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的制作方法,尤指一种利于人体吸收的玉米面贴饼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的粮食产量逐年攀升,我国的粮食问题也已经得到解决,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于自身的健康保健意识也不断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米与白面虽然口感好,但是却没有粗粮的营养价值高,而玉米做为我国种植广泛粗粮作物,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它与可溶性纤维协同食用,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医学研究还表明,纤维素有助于抵抗胃癌、肠癌、乳腺癌、溃疡性肠炎等多种疾病。但是由于玉米本身的特性,一般为以玉米做成的面食口感都比较差,另外玉米中含有烟酸,不容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容易引起烟酸缺乏症。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人体吸收的美味健康玉米面贴饼及其制作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玉米面贴饼及其制作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面贴饼,该玉米面贴饼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玉米面220-400g,面粉80-220g,鸡蛋2-8个,白糖60-140g,泡打粉2-10g,蜂蜜5-20g。
进一步地,所述玉米面贴饼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玉米面300g,面粉140g,鸡蛋4个,白糖100g,泡打粉6g,蜂蜜12g。
一种玉米面贴饼的制作方法,所述的玉米面贴饼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白糖60-220g,蜂蜜5-20g,泡打粉2-10g放在碗中,用温水化开备用;
2)将玉米面220-400g和面粉80-220g放在和面盆中,打入2-10个鸡蛋,倒入步骤1)中的白糖蜂蜜水,和成面团;
3)将面团醒发10-20分钟后,发酵好的面粉稍稍鼓起,呈蜂窝状,加入碱水揉合至无酸味;用手将面团团成圆形,做成圆饼;
4)平底锅不放油,将团好的圆饼一个个贴到锅中;小火煎2~3分钟至贴饼底面金黄,倒入清水没过贴饼1/3处,盖上锅盖,中小火继续煎约12-15分钟至水分收干即可。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的温水量是制作过程中玉米面加面粉的总重量的30%-50%。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碱水加入的分量,根据面团的量而定,并且质量为面团的0.2%-0.5%。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圆饼的直径可根据锅的大小而定,厚度为0.5-1cm。
进一步地,圆饼的厚度为0.8cm。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在小火煎之前,先将圆饼放置3~10分钟。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原料配比中以玉米作为主要配方,不仅健康美味,而且被人体更好的吸收,另外在制作玉米贴饼过程中加入碱一方面为了中和发面的酸度,另一方面因为玉米中的烟酸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加碱可以使烟酸分解,利于吸引,避免烟酸缺乏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一种玉米面贴饼,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玉米面220g,面粉80g,鸡蛋2个,白糖60g,泡打粉2g,蜂蜜5g。按照以上重量组成后,按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白糖,蜂蜜,泡打粉放在碗中,用120g温水化开备用;2)将玉米面和面粉放在和面盆中,打入鸡蛋,倒入白糖蜂蜜水,和成面团;3)将面团醒发10分钟后,发酵好的面粉稍稍鼓起,呈蜂窝状,加入面团总重量0.2%-0.3%的碱水揉合至无酸味;用手将面团团成圆形,做成圆饼;4)平底锅不放油,将团好的圆饼一个个贴到锅中;小火煎2~3分钟至圆饼底面金黄,倒入清水没过圆饼的1/3处,盖上锅盖,中小火继续煎约12分钟至水分收干即可。其中,在步骤3)中圆饼的直径可根据锅的大小而定,厚度为0.5-1cm,优选地,圆饼的厚度为0.8cm;另外,在步骤4)中,在小火煎之前,先将圆饼放置3~10分钟。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淑兰,未经覃淑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41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