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电纺制备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7445.1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5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翔;陈东志;刘欣;徐卫林;周应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1/728 | 分类号: | D04H1/728;D04H1/4382;D06B21/00;D06B1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制备 功能 乙烯基 聚硅氧烷 纳米 纤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的方法,属于纺织新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纤维膜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由于上述特点,纳米纤维膜广泛用于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等领域。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3599752 A,公开日是2014年02月26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包覆有MIL-101吸附剂的无纺布石油吸附袋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具有吸附作用的MIL-101通过热压封的方法将其封装于无纺布口袋中,从而实现其吸附石油的功能,而且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无纺布进行基团修饰或改性。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3469485 A,公开日是2013年12月25日,发明名称为“一种聚偏氟乙烯压电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是将聚偏氟乙烯通过静电纺制备具有良好压电性能的纳米级压电无纺布,并将其应用于环境监测、通讯、医药或电器领域。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3437071 A,公开日是2013年12月11日,发明名称为“一种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高熔点聚合物和低熔点聚合物通过静电纺得到纳米纤维膜,其中,高熔点和低熔点聚合物几乎囊括当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高分子材料,如聚苯乙烯、尼龙、聚砜、聚醚砜等。虽然现有技术公开的无纺布种类繁多,但没有一类纤维膜或无纺布能够满足多种行业的需求,而且工艺复杂、孔隙率低,功能单一,成本高,最重要的是,当前技术公开的无纺布全部是由有机高分子制备而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纺制备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静电纺制备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静电纺丝制备工艺中的纺丝溶液的配制,静电纺丝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丝溶液的配制是指:
按如下质量百分比:
乙烯基聚硅氧烷 60~90%
功能纳米粒子 1~5%
有机溶剂 9~35%
将乙烯基聚硅氧烷加入有机溶剂中,机械搅拌10分钟后溶解,再加入功能纳米粒子,在温度为10~45 ℃条件下超声分散0.5~5 h,得到纺丝溶液。
所述的静电纺丝制膜是指:
将配制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其中:静电纺丝电压10~20 KV,纺丝口与接收装置之间的纺丝距离为8~15 cm,进样流速1~2 mL/h,接收装置为接地的导电铝箔,纺丝温度25~40℃,相对湿度20~50%。
将制备的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0.5~2.5 h,然后干燥,即得到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其中,干燥条件为:在气压0.02~0.16 MPa,温度为35~50 ℃的真空干燥箱中低温干燥8~12 h。
所述的乙烯基聚硅氧烷的重均分子量为Mw=5000~180000g/mol。
所述的功能纳米粒子为纳米四氧化三铁或碳纳米管或石墨烯或纳米二氧化钛或纳米氧化锌或纳米三氧化二铝或零价铁或纳米银或银纳米线或纳米二氧化硅或纳米氧化锆或纳米VO2或POSS或硅酸钙中的一种,其中,功能纳米粒子的粒径在0~100 nm之间。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或乙醇或丙醇或异丙醇或六氟异丙醇或三氟乙醇或正丁醇或乙醚或丙酮或丁酮或卤代烃或苯酚或四氢呋喃或环己烷或二氧六环或甲苯或二甲苯或二硫化碳中的一种。
所述的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中纤维的直径为50~500nm。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静电纺制备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其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能耗低,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同时,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功能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纳米纤维膜,提高了功能纳米粒子在聚合物溶液中的分散性,从而确保了所得纳米纤维膜的均匀性,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74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毯簇绒机自动上底布及纠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纱装置便拆式配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