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铁、钛合金低温脉冲离子氮碳共渗及阴极电弧离子镀M/MN交替镀厚膜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09454.4 申请日: 2015-04-27
公开(公告)号: CN104862643B 公开(公告)日: 2017-08-22
发明(设计)人: 董闯;陈宝清;陈大民;谷伟;胡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23C8/36 分类号: C23C8/36;C23C14/32;C23C28/02
代理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代理人: 侯明远
地址: 116024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钢铁 钛合金 低温 脉冲 离子 氮碳共渗 阴极 电弧 离子镀 mn 交替 镀厚膜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材料表面技术领域,涉及到低温脉冲离子氮碳共渗及阴极电弧离子镀M/MN交替镀厚膜工艺,制备工件表面耐磨层的硬度呈缓和过渡分布的氮碳共渗层+M/MN交替复合厚膜层;M代表Cr、或Ti、或Al、或CrTiAl:N代表氮气或NH3:MN代表CrN、或TiN、或AlN、或CrTiAlN。

背景技术

目前电镀硬铬工艺方法:上挂具-化学除油--水洗-干燥-予热-阳极处理-冲击电流-电镀鉻-水洗-烘干-检验-包装-入库,电镀工艺存在问题是:使用酸碱盐严重污染环境,电镀过程中产生六价铬,对人体有害,电镀膜与工件3之间没有过渡层,影响附着性。

目前阴极电弧离子镀膜工艺可镀制金属间化合物MN硬度均可达2000Hv,而工件3基材硬度为200~300Hv,二者硬度相差太大,工件3在服役中硬镀膜易脱落,达不到生产要求,脉冲离子氮碳共渗可制备硬度为1200Hv改性层,用它做为工件3与硬镀膜之间过渡层;目前制备工件3表面耐磨层硬度呈缓和过渡厚膜层的工艺是:工件3首先在脉冲离子氮碳共渗制备改性层后,取出工件,再经清洗烘干,装进阴极电弧离子镀炉中镀制硬膜工艺操作,存在问题是:镀膜质量受影响尤其附着性,增加加工时间,生产成本提高;本发明脉冲离子氮碳共渗阴极电弧离子镀M/MN交替镀厚膜工艺,脉冲离子氮碳共渗制备改性层及阴极电弧离子镀膜工艺在一个装置内完成,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铁、钛合金脉冲离子氮碳共渗阴极电弧离子镀M/MN交替镀在厚膜工艺,解决电镀硬铬工艺的对环境有污染;在一台装置中同时能完成脉冲离子氮碳共渗及阴极电弧离子镀硬膜工艺操作,能制备工件3表面耐磨层硬度呈缓和过渡的氮碳共渗层+M/MN交替复合厚膜层,防止硬镀膜层在服役中脱落。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工件3先进行脉冲离子氮碳共渗制备改性层,然后进行阴极电弧离子镀制备硬镀膜工艺操作,能得到工件3表面氮碳共渗层+M/MN交替复合耐磨层硬度分布是:基材硬度为300~200Hv,脉冲氮碳共渗后制备改性层硬度可达400~1100Hv,厚度40~150μm,阴极电弧离子镀MN镀层硬度1300~2000Hv,厚度20~80μm,可防止硬镀膜层在服役中崩落;阴极电弧离子镀M镀膜与改性层之间形成1~3μm过渡层,提高镀膜的附着性;阴极电弧离子镀M和MN交替多层镀工艺,阴极电弧离子镀M镀膜可部份吸收MN镀膜过程中产生应力,减少工件变形,镀膜不易脱落,调节阴极电弧离子镀M膜层厚度改变膜层硬度;工件3经冷轧或冷拔成型及形状複杂易变形工件在加热工序中350~450℃保温2.5~4h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对易变形工件3在镀膜完成炉冷时350℃~450℃保温2.5~4h,充分消除镀膜过程中产生应力。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解决电镀硬铬对环境污染;钛合金硬度不高耐磨性不足,;能制备工件表面耐磨层硬度呈缓和过渡氮碳共渗层+M/MN交替复合厚膜层,服役硬镀膜层中不易脱落;本发明制备耐磨厚镀膜应用广泛,所有钢铁、钛合金工件如模具、夹具、机床零部件、化工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机车、轴类、杆件、缸套、活塞环、进排气伐、纺织机械、航天、航空、石油化工、电力、通讯、汽车、医疗、船舶等领域。

本发明工艺过程:

步骤一:工件3材质为钢铁或钛合金,经抛光超声波清洗烘干后,装入真空室1中。

步骤二:抽真空

真空室1抽真空4,真空度达到(1~3)X10-4Pa。

步骤三:工件3加热

工件3加热表面清除油污及活化,对工件3经冷轧或冷拔成型及工件形状複杂易变形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减少工件变形,开动加热装置8,工件3加热由室温加热至350℃~450℃,缓慢加热防止工件3在加热过快产生应力,对工件3经冷轧或冷拔成型及形状极其複杂进行350℃~450℃保温2.5-4h消除应力退火。

步骤四:低温脉冲离子氮碳共渗制备改性层

工件3表面整体硬度呈缓和过渡,可减少离子镀MN镀膜时间,又可防止镀膜层崩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94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