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1790.2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5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志;陈凤翔;刘欣;徐卫林;周应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0/10 | 分类号: | D06M10/10;D06M10/06;D06M15/643;D06M11/49;D06M11/74;D06M11/46;D06M11/44;D06M11/45;D06M11/83;D06M11/79;D06M11/47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织物 制备 方法 | ||
1. 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
a 功能纳米粒子复合溶液的制备
按如下质量百分比:
乙烯基聚硅氧烷 30-80%
功能纳米粒子 5-15%
有机溶剂 15-55%
将乙烯基聚硅氧烷放入有机溶剂中,机械搅拌10分钟后再加入功能纳米粒子,在温度为10~45 ℃条件下超声波分散2-5h后,得到功能纳米粒子复合溶液;
b 功能性织物的制备
将织物和经步骤a得到的功能纳米粒子复合溶液按质量比1:2~1:200的比例混合,混合后的溶液经超声波处理4-36h,取出织物并放入烘箱中于35-40℃下烘干8-12h;最后,将烘干后的织物经过焙烘或者微波处理即得到所述的功能性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结构式为:
其中:n=30-2000;
R1= -CH=CHR,其中,R为 –H或-OH或烷氧基(C1-C5)或环氧基或-Cl或-Br或苯基或异丙基或吡啶或烷酮中的任一种;
R2=甲基或苯基或异丁基或异辛基或环戊基或环己基或-(CH2)n (n=1-10)中的任一种;
R3=R4= -OH或-OR中的任一种;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基聚硅氧烷的重均分子量为Mw = 5500~200000 g/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纳米粒子为纳米四氧化三铁或碳纳米管或石墨烯或纳米二氧化钛或纳米氧化锌或纳米三氧化二铝或零价铁或纳米银或银纳米线或纳米二氧化硅或纳米氧化锆或纳米VO2或POSS或硅酸钙中的一种,其中,功能纳米粒子的粒径在0~100 n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或乙醇或丙醇或异丙醇或六氟异丙醇或三氟乙醇或正丁醇或乙醚或丙酮或丁酮或卤代烃或苯酚或四氢呋喃或环己烷或二氧六环或甲苯或二甲苯或二硫化碳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物为棉织物、麻织物、蚕丝织物、羊毛织物、乙纶织物、丙纶织物、黏胶织物、涤纶织物、锦纶织物、尼龙织物、丙纶织物、腈纶织物、维纶织物、氨纶织物及其混纺织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焙烘温度为80-120℃,焙烘时间为5-10分钟;所述的微波处理频率为2450MHZ,微波输出功率为250-800W,处理时间为5-12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17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电阻燃腈纶纤维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衣物干洗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