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1790.2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5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志;陈凤翔;刘欣;徐卫林;周应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0/10 | 分类号: | D06M10/10;D06M10/06;D06M15/643;D06M11/49;D06M11/74;D06M11/46;D06M11/44;D06M11/45;D06M11/83;D06M11/79;D06M11/47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织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的涉及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的方法,属于纺织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纺织材料的生产,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纤维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纺织材料日益丰富多彩,品种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改善,人们对纺织品功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只具备一、两种功能的织物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纺织品除了用于服装、室内装饰用品外,具有特殊性能的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的需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对纺织品的性能也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由于导湿透汽,防水、防油、防污的三防,抗静电,阻燃、防熔滴,防紫外线、红外线透过(紫外线、红外线吸收),保暖、凉爽,电磁波屏蔽;抗菌消炎,有害气体吸附,显色、可控变色,导光、反光或闪光,生物相容性等新技术的应用,各种新型功能纺织品不断面世,但如何实现多种功能协同作用的纺织品,尤其是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多功能性织物,一直倍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1798750 A,公开日是2010年08月11日,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棉织物的纳米硅基氧化物抗紫外整理方法”,该方法将纳米硅基氧化物和合成胶乳运用在织物上形成纳米硅基氧化物薄膜,从而赋予棉织物优异的抗紫外性能,但织物的耐洗性和织物物理机械性能损失问题值得考究。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3469560 A,公开日是2013年12月25日,发明名称为“抗紫外线纯棉织物的整理方法”,将无机的二氧化硅和有机的2,4-二羟基二苯甲酮,N,N-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有机结合,精选特定的助剂复合而成,从而使该织物兼具有两种抗紫外线整理剂的优点,但该织物与整理剂间结合不牢固,耐久性差。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3757929 A,公开日是2014年4月30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抗菌、抗皱、抗紫外线全棉、涤棉织物的整理方法”,将纯棉,涤棉织物用HFXZ-881,酯基季铵盐、硅烷共聚醇,硝酸锌,纯水,抗紫外剂E,次磷酸钠,二甘醇二缩水甘油醚,异丙醇、季戊四醇脂肪酸酯,马来酸酐,柠檬酸通过三次浸轧处理制得,采用该方法整理后的全棉、涤棉织物抗菌达到7级,抗紫外线达5级,抗皱12次以上水洗达4级,且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耐洗性,但其抗皱效果依旧不是特别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功能纳米粒子复合溶液的制备
按如下质量百分比:
乙烯基聚硅氧烷 30-80%
功能纳米粒子 5-15%
有机溶剂 15-55%
将乙烯基聚硅氧烷放入有机溶剂中,机械搅拌10分钟后再加入功能纳米粒子,在温度为10~45℃条件下超声波分散2-5h后,得到功能纳米粒子复合溶液。
b功能性织物的制备
将织物和经步骤a得到的功能纳米粒子复合溶液按质量比1:2~1:200的比例混合,混合后的溶液经超声波处理4-36h,取出织物并放入烘箱中于35-40℃下烘干8-12h;最后,将烘干后的织物经过焙烘或者微波处理即得到所述的功能性织物。
所述的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结构式为:
其中:n=30-2000;
R1=-CH=CHR,其中,R为–H或-OH或烷氧基(C1-C5)或环氧基或-Cl或-Br或苯基或异丙基或吡啶或烷酮中的任一种;
R2=甲基或苯基或异丁基或异辛基或环戊基或环己基或-(CH2)n(n=1-10)中的任一种;
R3=R4=-OH或-OR中的任一种;
所述的乙烯基聚硅氧烷的重均分子量为Mw=5500~200000g/mol。
所述的功能纳米粒子为纳米四氧化三铁或碳纳米管或石墨烯或纳米二氧化钛或纳米氧化锌或纳米三氧化二铝或零价铁或纳米银或银纳米线或纳米二氧化硅或纳米氧化锆或纳米VO2或POSS或硅酸钙中的一种,其中,功能纳米粒子的粒径在0~100n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1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电阻燃腈纶纤维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衣物干洗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