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无人机的前轮转向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510213698.X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9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孙辉;张恩阳;马伍元;刘波;厉明;何利文;王元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5/50 | 分类号: | B64C25/50;B64C25/36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刘慧宇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无人机 前轮 转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无人机的前轮转向机构,属于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人机的前轮转向机构对于无人机的起降过程尤其重要,为避免无人机在起飞前冲出跑道,必须保证无人机在跑道上按指定的直线滑行。为了实现无人机沿直线滑行,可以通过主轮差动刹车、前轮转向、以及方向舵纠偏等多种方式或者其组合实现。但在实际操作中,前轮转向在保证无人机沿直线滑行的效果最为明显。比如在使用主轮差动刹车纠偏时,当两个主轮调整刹车力大小时,前轮能随着主轮刹车力矩的大小随时调整航向角,从而实现无人机沿直线滑行。即使无人机在高速滑跑阶段,方向舵起到纠偏效果时,也往往在配合前轮转向共同作用时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现在经常采用的前轮转向机构多通过舵机、连杆直驱前轮转向,或者通过弹簧结构来克服瞬间转矩过大的情况,但仍然存在不足。首先,现在常采用的前轮转向机构没有转向机械限位,当转向角度过大时,四连杆机构出现干涉会对舵机造成损害,而当舵机失效时,前轮会迅速转过大角度而使无人机机体损坏;其次,舵机与前轮转向机构通过连杆直驱,当无人机在滑跑过程中出现转矩过大并超过舵机允许最大转矩时,会对舵机造成损坏,而在高速滑行过程中,舵机损坏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最后,前轮转向会造成前轮绕转轴的角振动,如果不加限制,有可能会引起扭振的现象,现在常采用的转向机构无法对该振动的控制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前轮绕转轴的角振动的控制测量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前轮转向过程中的机械限位、舵机过载保护以及阻尼减震的无人机前轮转向机构。
适用于无人机的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是,
转轴通过转轴固定螺钉与前起板簧固连;轴承座通过夹紧的方式连接在安装支座上,并通过推力轴承和两个滚动轴承与转轴相连,并由压紧螺母和垫片将转轴与滚动轴承内圈压紧;圆锥销安装在转轴上并装配到轴承座上的扇形孔中;减振橡胶外圈套在转向支架的方孔中,转向块装在减振橡胶的内孔中,转向块固定螺钉将转向块与前起板簧固连;轴套安装在转轴上,且位于转向支架上,转向摇臂安装在轴套上,并通过压紧螺钉、弹簧和钢球与转向支架相连,钢球嵌入转向支架上的圆锥孔中,弹簧位于钢球上再由压紧螺钉压紧;转向摇臂通过连杆与舵机摇臂连接组成四连杆机构,驱动转向支架转动;舵机摇臂与舵机输出轴连接。
舵机和安装支座与机身固连。
前轮设置在前起板簧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无人机前轮转向机构能够实现前轮转向机械限位、舵机过载保护和阻尼减震的作用,并且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可靠的优点,结构装配方便,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适用于无人机的前轮转向机构结构图。
图2:本发明所述舵机过载保护装置结构图。
图3:本发明所述前轮转向阻尼系统结构爆炸视图。
图4:本发明无人机的前轮转向机构及前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舵机,2、舵机摇臂,3、连杆,4、转向摇臂,5、前起板簧,6、减震橡胶,7、转向块,8、转向块固定螺钉,9、转向支架,10、转轴固定螺钉,11、轴套,12、推力轴承,13、轴承座,14、圆锥销,15、扇形孔,16、安装支座,17、滚动轴承,18、转轴,19、压紧螺母,20、垫片,21、钢球,22、弹簧,23、压紧螺钉,24、圆锥孔,25、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适用于无人机的前轮转向机构,转轴18通过转轴固定螺钉10与前起板簧5固连。轴承座13通过夹紧的方式连接在安装支座16上,其通过一个推力轴承12和两个滚动轴承17与转轴18相连,并由压紧螺母19和垫片20将转轴18与滚动轴承17内圈压紧。
减振橡胶6外圈套在转向支架9的方孔中,转向块7装在减振橡胶6的内孔中,转向块固定螺钉8将转向块7与前起板簧5固连。
轴套11安装在转轴18上,且位于转向支架9上,转向摇臂4安装在轴套11上。
转向摇臂4通过连杆3与舵机摇臂2连接组成四连杆机构,驱动转向支架9转动;舵机摇臂2与舵机1输出轴连接。
圆锥销14安装在转轴18上并装配到轴承座13上的扇形孔15中;当转向角度到达允许最大角度时,圆锥销12与扇形孔15边缘接触,从而实现机械限位。
舵机1和安装支座16与机身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36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箱码垛一体机
- 下一篇:复合结构元件和抗扭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