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泡混凝土墙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26186.7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2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宽;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安凯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3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墙板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泡混凝土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节能的推广和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性需求的不断提高,保温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作为房屋保温材料之一的常温免烧发泡砖,主要是由水泥、矿渣粉、河砂等为生产原材料,拌和后经压力空气发泡,强制将空气拌入混合浆内型成,微气泡结构的混凝土浇模成型,经蒸压反应等工序制作而成,是一种环保、节能、材质稳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由于其保温、隔音、防火、强度优于传统保温材料,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然而现有市场上的发泡砖使用水泥占到40%~50%,而且只有矿渣粉等原料可以利用,其来源有限,同时采用的LS~3型发泡剂为蛋白质类发泡剂,其价格较高,从而使得以水泥和矿渣粉为主要原料的发泡砖的市场价格较高,所生产的发泡砖的市场占有量收到限制。如专利号为CN10103314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机盐发泡建材制品的生产方法,其原料包括河沙20份,水泥2~4份,发泡剂5~10份。其水泥用量虽然较少,成本相对较低,但其制作的发泡砖的强度不够高,耐用性差。而且目前市面上的发泡砖的保温、隔音、防火性不够好。
为此,有研究者从上述这些缺陷出发,进一步的将粉煤灰等废弃物引入到了建筑材料的制作领域,尤其是引入到了发泡建筑材料的制作领域,如专利号为CN201410347379.3的《一种发泡砖及其加工方法》,公开了其由以下原料按重量比与适量的水制成:细石沙20~30份、粉煤灰10~20份、42.5级快硬硅酸盐水泥20~30份、生石灰15~20份、普通粉煤灰陶粒10~15份、泡花碱6~10份、浓缩高泡精:1~3份、氯化钙2~5份、增强用的玻璃纤维熟丝5~8份、有机硅憎水剂2~3份、蛭石0.2~0.3份、石墨0.6~0.8份;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混料、搅拌成砂浆;2)注模成型。本发明所述的发泡砖不但成本低、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温性、隔音性、防火性,其强度较高。
但是,在加入粉煤灰、高炉水渣等废弃物时,其虽然能够降低水泥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粉煤灰、高炉水渣中残留着大量有害物质,进而使得粉煤灰的品质较差,辐射较大,进而导致制作的产品的质量较差,保温性能较差,隔音效果较差,并且还会给空气带来污染,为此,本研究人员结合粉煤灰、高炉水渣中含有的胶体物质,而这些胶体物质的存在能够使得产品的强度增强,降低水泥的用量,甚至可以排除水泥的使用,进而获得一种类似于混凝土的浆料,再将该浆料制作成墙体产品,进而可以获得较高强度、较长时间的耐火材料,进而为发泡混凝土墙体材料制作领域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泡混凝土墙板,保温性能较优,具有隔音、净化空气的功效,其抗压强度达到9.7MPa以上,比国家标准中的发泡混凝土墙板或者墙砖的抗压强度0.8MPa提高12倍,耐火时间超出了将近1倍。
还提供了发泡混凝土墙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原料成分进行处理,并通过技术参数的控制,使得产品的原料相互之间发生协同改善作用,进而增强了产品的性能,改善了产品的耐火时间和抗压强度。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发泡混凝土墙板,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粉煤灰20-40份、高炉水渣10-30份、河沙10-20份、发泡剂2-3份、纤维1-3份、粉煤灰发泡剂4-7份。
所述的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粉煤灰30份、高炉水渣20份、河沙15份、发泡剂2.5份、纤维2份、粉煤灰发泡剂5.5份。
所述的粉煤灰中硅元素的含量为27-30%。
所述的河沙为80-120目。
所述的发泡剂为双氧水、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和水按照重量比为(40-50):(1-2):(90-100)。
所述的发泡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双氧水、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按照配比加入到搅拌速度为800-1000r/min的搅拌器中搅拌处理20-30min,再调整搅拌速度为300-600r/min搅拌,并向其中加入水,搅拌处理0.5-1h后,调整温度为40-50℃放置3-7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安凯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安凯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61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