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曲率曲面侧铣过程中的瞬时铣削力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27796.9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4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升;郝洪艳;汪木兰;侯军明;冯勇;王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6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率 曲面 过程 中的 瞬时 铣削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铣削过程中铣削力的预测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复杂曲面侧铣过程中的瞬时铣削力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铣削力是铣削过程中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刀具和工件变形、铣削稳定性、刀具磨损等,从而影响到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和能耗。目前,有关侧铣过程中的铣削力研究主要集中于直线铣削(零曲率)和圆弧铣削(定曲率),这两种情况下,由于切削几何条件的不变性,铣削力呈周期性变化。而在航空、模具、汽车和电子等领域,多数复杂曲面的曲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曲率影响,实际径向切深、实际每齿进给量等工艺参数偏离了编程设定值(即,名义值),且具有时变性,造成铣削力不再具有严格的周期性,采用传统方法无法精确预测瞬时铣削力,也因此,部分学者对变曲率曲面侧铣的铣削力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文献1“Rao V S,Rao P V M,Modeling of tooth trajectory and process geometry in peripheral milling of curved surfa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45(2005)617–630.”公开了对曲面周铣的实际每齿进给量和切入/切出角的计算方法,以相邻两刀齿与待加工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作为实际每齿进给量。
文献2“Rao V S,Rao P V M,Effect of workpiece curvature on cutting forces and surface error in peripheral,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Part B: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220(2006)1399-1407.”在文献1的基础上公开了自由外形曲面周铣的铣削力模型。
文献3“Yang Y,Zhang W H,Wan M,Effect of cutter runout on process geometry and force in peripheral milling of curved surfaces with variable curva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54(2011)420-427.”公开了基于NC代码的刀位点确定方法、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的显式计算公式及铣削力预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效率。
文献1和文献2以相邻两刀齿与待加工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作为实际每齿进给量,未考虑进给方向的影响,造成实际每齿进给量计算结果不够精确,从而造成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计算失准,铣削力预测不够精确。文献3基于NC代码确定刀位路径的方法,虽然更接近加工实际,但在铣削参数未确定的情况下,也无法获得正确的NC代码,因此,方法并不适用于铣削参数优化等领域。另外,文献1、文献2和文献3中计算切入/切出角度时,均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从而影响到铣削力预测效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变曲率曲面侧铣的瞬时铣削力预测方法。该方法不仅避免了大量方程求解,提高变曲率曲面侧铣的瞬时铣削力预测效率,而且铣削力预测精确。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曲率曲面侧铣的瞬时铣削力预测方法,根据侧铣过程中曲面的曲率变化,沿刀具轨迹以等参数间隔计算各刀具位置点,并计算出瞬时刀具角位置、进给方向、对应加工时间和实际径向切深;依据实际径向切深,计算出瞬时切入/切出角度;将名义每齿进给量作为实际每齿进给量,并结合瞬时刀具角位置计算出每个切削微元的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然后依据进给方向,建立局部坐标系下的铣削力模型,并投影到整体坐标系中,即可得到瞬时铣削力。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侧铣过程中曲面的曲率变化,确定铣刀参数、名义铣削参数、铣削方式以及采样点的参数间隔,获取加工后工件轮廓曲线的参数方程为(x(u),y(u)),u为当前采样点对应的参数;
步骤2,依据工件边界条件、刀具轨迹方程计算刀具开始切削材料时对应的刀具轨迹曲线参数,即,确定初始刀具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77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