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晶体管级的与/异或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28963.1 | 申请日: | 2015-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6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夏银水;阳媛;梁浩;钱利波;李道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9/20 | 分类号: | H03K19/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晶体管 门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门电路,尤其是一种基于晶体管级的与/异或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尺寸的不断缩小和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朝着更大规模、更复杂的趋势发展,功耗已经成为集成电路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目前,几乎所有电路的设计方法均采用基于由“与”、“或”、“非”运算集为基础的布尔(Boolean)逻辑,可称之为传统布尔(Traditional Boolean,简称TB)逻辑。可以认为,当今集成电路设计所面临挑战的部分原因是传统布尔逻辑本身的局限性。实际上,数字电路既可以用基于“与或非”的传统布尔逻辑实现,也可以用基于“与/异或(AND/XOR)”的Reed-Muller(RM)逻辑实现。
延时、功耗和功耗-延时积是体现复合门电路性能的主要三个因素,优化这三个因素可以优化复合门电路的性能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其中,功耗-延时积为功耗和延时的乘积,单位为焦耳,因此功耗-延时积是能量的衡量,可以作为一个开关器件性能的度量。较之于传统布尔逻辑,大约50%的电路采用RM逻辑可在面积、速度、功耗及功耗-延时积等性能上得到显著改进。早期,由于工艺水平的原因,基于RM逻辑的集成电路设计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关于与/异或门电路结构的研究,虽然已突破采用与门和异或门级联而成的传统电路结构,提出新型的基于晶体管级设计的与/异或门电路结构,但是仍存在延时长、功耗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确保具有正确逻辑功能的前提下,延时短、功耗低且功耗-延时积小的基于晶体管级的与/异或门电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晶体管级的与/异或门电路,包括第一传输门逻辑模块、第二传输门逻辑模块和互补CMOS逻辑模块,第一传输门逻辑模块包括第四PMOS管P4、第七PMOS管P7、第四NMOS管N4和第七NMOS管N7,第二传输门逻辑模块包括第五PMOS管P5、第六PMOS管P6、第五NMOS管N5和第六NMOS管N6,互补CMOS逻辑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八PMOS管P8、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和第八NMOS管N8,第一PMOS管P1的源极、第二PMOS管P2的源极、第三PMOS管P3的源极及第八PMOS管P8的源极均与外部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PMOS管P1的栅极用于输入第一输入信号,第一PMOS管P1的栅极分别与第一NMOS管N1的栅极、第四PMOS管P4的栅极及第五NMOS管N5的栅极连接,第一PMOS管P1的漏极分别与第一NMOS管N1的漏极、第四NMOS管N4的栅极及第五PMOS管P5的栅极连接,第一NMOS管N1的源极、第二NMOS管N2的源极、第三NMOS管N3的源极及第八NMOS管N8的源极均接地,第二PMOS管P2的栅极用于输入第二输入信号,第二PMOS管P2的栅极分别与第二NMOS管N2的栅极、第六NMOS管N6的栅极及第七PMOS管P7的栅极连接,第二PMOS管P2的漏极分别与第二NMOS管N2的漏极、第六PMOS管P6的栅极及第七NMOS管N7的栅极连接,第三PMOS管P3的栅极用于输入第三输入信号,第三PMOS管P3的栅极分别与第三NMOS管N3的栅极、第五PMOS管P5的源极及第五NMOS管N5的漏极连接,第三PMOS管P3的漏极分别与第三NMOS管N3的漏极、第四PMOS管P4的源极、第四NMOS管N4的漏极、第七PMOS管P7的源极及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第四PMOS管P4的漏极分别与第四NMOS管N4的源极、第六PMOS管P6的漏极、第六NMOS管N6的源极、第七PMOS管P7的漏极、第七NMOS管N7的源极、第八PMOS管P8的栅极及第八NMOS管N8的栅极连接,第五PMOS管P5的漏极分别与第五NMOS管N5的源极、第六PMOS管P6的源极及第六NMOS管N6的漏极连接,第八PMOS管P8的漏极与第八NMOS管N8的漏极连接,第八PMOS管P8的漏极用于输出整体电路输出信号。
所述的外部电源电压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为1.2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89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萤石干燥用可减小湿气的尾气旋风除尘器
- 下一篇:一种液汽分离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