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出风模式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37423.X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2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来;钟凌;曹皇亲;吕慧;张静莹;宋振忠;时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模式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空调出风模式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不只是一种车内空气舒适性调节装置,亦是给汽车良好行驶视野的安全装置。由于人体对冷热温度的敏感部位不同(冷气下沉,热气上升),以及确保驾驶人员良好的行驶视野,汽车空调系统需要设置吹面、吹脚、除霜及混合出风模式。空调系统的出风模式都是由空调总成壳体中模式风门旋转不同的角度,形成通风、半通风和阻风状态,使整个空调系统形成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汽车空调出风模式调节机构是由模式拨盘5、转动连杆4、连杆3、风门连杆2和风门组成;风门包括有吹面风门1、吹脚风门6、除霜风门7各受一个一字型风门控制。
传统的汽车空调出风模式调节机构:模式拨盘5通过拉丝与空调控制器模式旋钮连接,模式旋钮选择某一种出风模式时,旋钮动作驱动拉丝运动带动模式拨盘绕固定孔10旋转,模式拨盘5上的轨迹槽9与转动连杆4上的柱销8配合,带动转动连杆4旋转,转动连杆4通过连杆3驱动风门连杆2转动,风门连杆2通过带限位面风门轴11驱动风门旋转,空调系统出风口通过风门旋转实现开启、半开启或关闭实现出风口通风、半通风或阻风。通过三个风门的联动实现吹面出风或吹脚出风或除霜出风或混合出风模式。
传统的汽车空调出风模式调节机构的缺点是:
模式拨盘的轨迹槽导向轨迹设计复杂,模式拨盘需要同时驱动三个风门联动,每个风门由一条轨迹槽驱动,每条轨迹槽的导向轨迹至少有三个半径不同的圆弧连接,且在模式调节联动过程中至少有一个风门保持静止状态;
出风模式切换时模式拨盘操作力大,不利于机构的可靠性,模式拨盘需要同时驱动三个风门联动,且三个风门运动轨迹各不相同;
模式拨盘无锁止导槽,风门海绵自身的回弹力和鼓风机风力的作用,容易导致风门无法过压密封,造成其他模式漏风;
一字型风门受迎风面积及旋转角度的变化,导致模式拨盘旋转力的波动,即控制器旋钮操作力不稳定,影响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现汽车空调出风模式调节机构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对模式拨盘、风门连杆及风门结构的改进,减少了相关的部件数量,降低制造装配工艺难度,克服了模式漏风并降低模式旋钮操作力。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模式调节机构,包括有模式拨盘、风门连杆、吹面风门及吹脚-除霜风门;
所述模式拨盘转动设置于空调总成壳体上;
所述风门连杆包括有第一风门连杆和第二风门连杆;
所述第一风门连杆连接所述模式拨盘与所述吹面风门;
所述第二风门连杆连接所述模式拨盘与所述吹脚-除霜风门。
所述模式拨盘包括有模式拨盘本体及,在所述模式拨盘本体的边缘设置有两条导向槽,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别为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
所述模式拨盘本体为不规则的半圆盘形状;
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不连接;
在所述模式拨盘本体上设置有一个旋转固定孔、一个控制器拉丝安装孔;
所述第一导向槽由所述旋转固定孔同心的第一圆弧导槽,及与所述旋转固定孔不同心的第一锁止导槽连接而成;
所述第二导向槽由所述旋转固定孔同心的第二圆弧导槽,及与所述旋转固定孔不同心的第二锁止导槽连接而成;
所述第一圆弧导槽位于所述模式拨盘顺时针旋转时所述第一导向槽的起始段;
所述第二圆弧导槽位于所述模式拨盘逆时针旋转时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起始段。
在所述模式拨盘本体上包括有加强筋。
所述第一风门连杆与所述第二风门连杆的结构及形状相同。
所述第一风门连杆包括有风门连杆本体,与所述风门连杆本体固定于一体的轴销;在所述风门连杆本体上设置有带定位面的轴孔;所述轴销的一端凸出于所述风门连杆本体。
所述吹面风门与所述吹脚-除霜风门的形状及结构相同。
所述吹面风门包括有风门主体结构、密封胶条及带定位面的风门轴;
所述风门主体结构为空腔等腰扇形结构;所述密封胶条包括有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所述第一密封胶和所述第二密封胶条分别设置于所述风门主体结构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带定位面的风门轴的中心与所述风门主体结构的轴向中线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减少了传统技术方案中的转动连杆、连杆、风门等零部件,降低制造工艺难度,提高生产节拍,降低总成部件的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74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的支撑辊润滑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靛蓝生产中混合碱渣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