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可折叠的折叠电动三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0530.8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0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严扬;刘志国;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六零九零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14 | 代理人: | 曹焕元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新区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可折叠 折叠 电动三轮车 | ||
1.一种座椅可折叠的折叠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左前轮(4)、右前轮(5)、前桥(6)、轮毂电机后轮(8)、折叠座椅组件(9)、脚踏(10)、电池组件(11)、车灯组件(13)、刹车装置、控制装置、显示装置和储藏箱;刹车装置用于对电动三轮车制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车速和车灯组件(13);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电动三轮车电池剩余电量、车速和车灯组件(13)工作状态;控制装置可防水地设置在储藏箱中;电池组件(11)、车灯组件(13)、刹车装置、控制装置和显示装置之间通过相应的线路进行相应的电连接;车架包括车把(1)、前转向柱(2)、前转向管(3)、后叉(7)和连接组件(12);车把(1)固定设置在前转向柱(2)上部上;前转向柱(2)同轴转动设置在前转向管(3)中;前桥(6)沿左右向转动设置在前转向柱(2)的下部上;左前轮(4)和右前轮(5)分别转动设置在前桥(6)的左右两端上;轮毂电机后轮(8)转动设置在后叉(7)上;折叠座椅组件(9)上部前端固定设置在后叉(7)上部上,折叠座椅组件(9)下部转动设置在后叉(7)下部上;连接组件(12)包括铰接板(12-1)、前连接杆(12-2)、后连接杆(12-3)、立杆(12-4)、调节滑块(12-5)和定位销(12-6);前转向管(3)的上部与后叉(7)的上部通过铰接板(12-1)铰接固定连接;立杆(12-4)由其上部铰接固定在后叉(7)的上部前侧上;调节滑块(12-5)滑动设置在立杆(12-4)上,且通过定位销(12-6)锁定在立杆(12-4)的相应位置上;前连接杆(12-2)的前端铰接固定连接在前转向管(3)的下部后侧上,前连接杆(12-2)的后端铰接固定连接在调节滑块(12-5)上;后连接杆(12-3)的后端铰接固定连接在后叉(7)的下部前侧上,后连接杆(12-3)的前端铰接固定连接在调节滑块(12-5)上;脚踏(10)设置在立杆(12-4)的下端上;电池组件(11)固定设置在前转向管(3)上,且从左方、前方和右方将前转向管(3)包围住;车灯组件(13)包括车大灯(13-1)、转向灯和刹车灯;转向灯包括前左转向灯(13-2)、前右转向灯、后左转向灯(13-3)和后右转向灯;车大灯(13-1)固定设置在电池组件(11)的前侧上部上,前左转向灯(13-2)和前右转向灯对称设置在电池组件(11)的下部左右两侧上;后左转向灯(13-3)和后右转向灯对称设置在储藏箱的左右两侧上;刹车灯固定设置在储藏箱的后侧上;前转向柱(2)包括直段(2-1)、圆弧段(2-2)和套筒(2-3);电动三轮车展开状态时,直段(2-1)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65至80度;圆弧段(2-2)由其上端与直段(2-1)的下端焊接固定连接;套筒(2-3)由其轴线沿前后向设置,电动三轮车展开状态时,套筒(2-3)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5至11度;套筒(2-3)的轴线延长后通过轮毂电机后轮(8)与地面的接触点;套筒(2-3)由其中部上侧与圆弧段(2-2)的下端焊接固定连接;前转向柱(2)由其直段(2-1)相应部分同轴转动设置在前转向管(3)中;前桥(6)包括V形梁(6-1)、左前轮安装板(6-2)、右前轮安装板(6-3)和销轴(6-4);V形梁(6-1)整体呈开口向后的“V”形,V形梁(6-1)水平设置;电动三轮车展开状态时,销轴(6-4)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V形梁(6-1)的后侧中部上,且销轴(6-4)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度数与夹角β的度数相同;前桥(6)由其销轴(6-4)转动连接在前转向柱(2)的套筒(2-3)中;后叉(7)包括主支撑杆(7-1)和U形叉(7-2);电动三轮车展开状态时,主支撑杆(7-1)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118度至138度;U形叉(7-2)呈开口向后下方的“U”形,U形叉(7-2)的两端头沿左右向设置;U形叉(7-2)由其前上方中部焊接固定在主支撑杆(7-1)的下端上, U形叉(7-2)的开口方向与主支撑杆(7-1)的轴向相应;立杆(12-4)为钢制一体件;立杆(12-4)包括竖直段(12-4-1)和U形部(12-4-2);竖直段(12-4-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贯穿其左右的铰接孔(12-4-1a)、折叠锁定孔(12-4-1b)和展开锁定孔(12-4-1c);立杆(12-4)由其竖直段(12-4-1)上部的铰接孔(12-4-1a)和相应的销轴铰接固定在后叉(7)的主支撑杆(7-1)的上部前侧上;U形部(12-4-2)呈开口向下的“U”形,U形部(12-4-2)的两个端头沿左右向设置,且左右两个端头上分别设有贯穿左右的左脚踏安装孔(12-4-2a)和右脚踏安装孔(12-4-2b),左脚踏安装孔(12-4-2a)和右脚踏安装孔(12-4-2b)同轴设置;调节滑块(12-5)的中部设有贯通其上下的安装孔(12-5-1);立杆(12-4)穿过调节滑块(12-5)的安装孔(12-5-1),调节滑块(12-5)与立杆(12-4)滑动配合;调节滑块(12-5)的中部还设有贯通其左右的锁定孔(12-5-2),锁定孔(12-5-2)与安装孔(12-5-1)相连通;定位销(12-6)设置在调节滑块(12-5)的锁定孔(12-5-2)和相应的立杆(12-4)的折叠锁定孔(12-4-1b)或展开锁定孔(12-4-1c)中,从而将车架锁定在折叠收起状态或展开状态;脚踏(10)有2个;2个脚踏(10)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脚踏(10-1)和右脚踏(10-2);左脚踏(10-1)由其右端固定设置在立杆(12-4)的U形部(12-4-2)的左脚踏安装孔(12-4-2a)中;右脚踏(10-2)由其左端固定设置在立杆(12-4)的U形部(12-4-2)的右脚踏安装孔(12-4-2b)中;折叠座椅组件(9)包括前拉杆(9-1)、坐垫(9-2)和后支撑架(9-3);前拉杆(9-1)由其中部前侧焊接固定设置在后叉(7)的上部后侧上,前拉杆(9-1)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后支撑架(9-3)包括第一支撑杆(9-3-1)、铰接管(9-3-2)、U形架(9-3-3)、坐垫拉杆(9-3-4)和加强筋板(9-3-5);第一支撑杆(9-3-1)沿前后向设置,第一支撑杆(9-3-1)由其前端焊接固定在后叉(7)的主支撑杆(7-1)下部后侧上;铰接管(9-3-2)沿左右向水平设置,铰接管(9-3-2)由其中部前侧焊接固定在第一支撑杆(9-3-1)的后端上;U形架(9-3-3)呈开口向下的“U”形,U形架(9-3-3)的两个端头沿左右向设置;U形架(9-3-3)由相应的穿过其两个端头和铰接管(9-3-2)的销轴转动连接在铰接管(9-3-2)上;坐垫拉杆(9-3-4)沿左右向焊接设置在U形架(9-3-3)的上部之间;加强筋板(9-3-5)沿前后向铅垂焊接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杆(9-3-1)与主支撑杆(7-1)之间;坐垫(9-2)为柔性坐垫,坐垫(9-2)由其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前拉杆(9-1)和后支撑架(9-3)的坐垫拉杆(9-3-4)上,从而构成可折叠的座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可折叠的折叠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折叠座椅组件(9)还包括锁紧装置(9-4)和装饰板(9-5);锁紧装置(9-4)包括导向块(9-4-1)、弹性卡扣(9-4-2)和连接架(9-4-3);导向块(9-4-1)为钢制一体件,导向块(9-4-1)包括左侧板(9-4-1a)、底板(9-4-1b)和右侧板(9-4-1c);左侧板(9-4-1a)和右侧板(9-4-1c)分别竖直对称设置在底板(9-4-1b)的后侧左右两侧上;导向块(9-4-1)的左侧板(9-4-1a)上设有贯穿左侧板(9-4-1a)左右的左导向槽(9-4-1d),导向块(9-4-1)的右侧板(9-4-1c)上设有贯穿右侧板(9-4-1c)左右的右导向槽(9-4-1e),右导向槽(9-4-1e)与左导向槽(9-4-1d)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左导向槽(9-4-1d)包括第一导向段(9-4-1d-1)和第二导向段(9-4-1d-2),第一导向段(9-4-1d-1)的轴线与后叉(7)的主支撑杆(7-1)的轴线平行,第二导向段(9-4-1d-2)由其上部与第一导向段(9-4-1d-1)的下部相连通;右导向槽(9-4-1e)包括第三导向段(9-4-1e-1)和第四导向段(9-4-1e-2),第三导向段(9-4-1e-1)的轴线与后叉(7)的主支撑杆(7-1)的轴线平行,第四导向段(9-4-1e-2)由其上部与第三导向段(9-4-1e-1)的下部相连通;弹性卡扣(9-4-2)为钢制一体件,弹性卡扣(9-4-2)包括主体部(9-4-2a)和连接部(9-4-2b);主体部(9-4-2a)的截面形状与导向块(9-4-1)的左导向槽(9-4-1d)和右导向槽(9-4-1e)的形状相对应;主体部(9-4-2a)的前侧上部设有折叠固定凸起(9-4-2c),主体部(9-4-2a)的前侧下部设有展开固定凸起(9-4-2d);连接部(9-4-2b)从下向上连接在主体部(9-4-2a)的下部上;弹性卡扣(9-4-2)由其连接部(9-4-2b)焊接固定设置在导向块(9-4-1)的底板(9-4-1b)后侧下部上;弹性卡扣(9-4-2)的主体部(9-4-2a)位于左侧板(9-4-1a)的右侧后部和右侧板(9-4-1c)左侧后部之间;折叠固定凸起(9-4-2c)位于左导向槽(9-4-1d)的第一导向段(9-4-1d-1)与右导向槽(9-4-1e)的第三导向段(9-4-1e-1)之间,展开固定凸起(9-4-2d)位于左导向槽(9-4-1d)的第二导向段(9-4-1d-2)与右导向槽(9-4-1e)的第四导向段(9-4-1e-2)之间;连接架(9-4-3)为U形,连接架(9-4-3)由其U形的两端头转动设置在U形架(9-3-3)的下部两端头,连接架(9-4-3)的两端头沿左右向设置;连接架(9-4-3)由其中部设置在导向块(9-4-1)的左侧板(9-4-1a)的左导向槽(9-4-1d)和右侧板(9-4-1c)的右导向槽(9-4-1e)中;装饰板(9-5)为注塑一体件,装饰板(9-5)从后向前扣接在后支撑架(9-3)的U形架(9-3-3)上,将U形架(9-3-3)的相应部分从后方罩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六零九零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六零九零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05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气动电梯装置
- 下一篇:适于升降系统的锁位装置及升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