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3-二甲基吡啶分离提纯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41580.8 申请日: 2015-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4892493A 公开(公告)日: 2015-09-09
发明(设计)人: 周爱民;王长才;李习红;葛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213/16 分类号: C07D213/16
代理公司: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地址: 243100 安***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二甲基吡啶 分离 提纯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以大孔径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利用其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吸附和筛选作用对2,3-二甲基吡啶粗品进行分离提纯的新工艺。

背景技术

吡啶碱是替代进口、替代高毒、国家重点鼓励的杂环类农药、医药、兽药等三药及三药中间体的含氮杂环类核心共性化合物,俗称为杂环类三药及三药中间体的 “芯片”,也是日用化工、食品香料、饲料添加剂、子午轮胎的重要原料,吡啶碱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对推动国内三药及三药中间体产业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和重要的战略意义。2,3-二甲基吡啶是合成吡啶产生的高附加值的烷基吡啶产物,是合成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泌素瘤等胃病最有效的药物兰索拉唑的主要原料,2009年兰索拉唑的累计销售额为43.2亿美元。由于2,3-二甲基吡啶分离技术较为复杂,国内对原料的需求主要靠进口,这就严重制约着这些以吡啶同系物为原料的生物医药中间体的发展。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不溶于酸、碱及各种有机溶剂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应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的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继离子交换树脂后的分离新技术之一。大孔吸附树脂的孔径与比表面积都比较大,在树脂内部具有三维空间立体孔结构,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吸附速度快、解吸条件温和、再生处理方便、使用周期长、宜于构成闭路循环、节省费用等诸多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大孔径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利用其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吸附和筛选作用对2,3-二甲基吡啶粗品进行分离提纯的新工艺,该工艺介绍了2,3-二甲基吡啶粗品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处理,用苯、甲醇等有机溶剂洗脱,再经过脱溶精馏处理,最后得到2,3-二甲基吡啶产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2,3-二甲基吡啶分离提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大孔径吸附树脂进行预处理:先用乙醇浸泡大孔径吸附树脂20-24hr,再用乙醇洗至流出液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5混合后的混合液不浑浊止,再用水洗至无醇味,然后用浓度为1-5%的HCl通过树脂柱,浸泡2-4hr,水洗至中性,再用1-5% NaOH通过树脂柱,浸泡2-4hr,水洗至中性,备用;

  (2)吸附分离:上样量为大孔径吸附树脂装填体积的1-5倍,上样后调节流动相的流速,其流速可通过自吸泵来控制,自吸泵的转速控制在1-10r/s,检测其出水中2,3-二甲基吡啶的残留量可计算出树脂对2,3-二甲基吡啶的吸附能力,其吸附量达到90-95%;

  (3)洗脱提纯:用苯、甲醇等作为洗脱剂,对吸附后的树脂进行洗脱,洗脱剂用量体积为上样量的1-3倍 ,将洗脱液脱溶、精馏可得到2,3-二甲基吡啶产品。

   所述的大孔径吸附树脂的型号为:西安蓝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LX-38型树脂。

该分离提纯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该工艺有如下几个工段:吸附树脂预处理、上样吸附洗脱、脱溶、精馏,比起化学处理方法,该工艺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分离纯度高,产品纯度可以达到99.9%以上;

2)吸附树脂处理方法中产生的“三废”少、能耗低、处理手段温和,且废树脂可以低价出售,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经济高效性处理工艺,符合节约资源、环保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一种2,3-二甲基吡啶分离提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

将含有1000mlLX-38型树脂用1000ml乙醇浸泡24hr,再用水洗至无味,用5%HCl通过树脂柱浸泡4hr,水洗至中性,用5% NaOH通过树脂柱浸泡4hr,水洗至中性,用自吸泵充分吸干树脂中的水分,备用;

取3000ml含有有55%2,3-二甲基吡啶粗品上样,将自吸泵转速调节到5r/s进行吸附处理并观察其出水情况,待吸附完成后加入2000ml苯进行洗脱,检测其2,3-二甲基吡啶含量为17.1%,收取的洗脱液脱去苯,再经精馏得到491.3g2,3-二甲基吡啶,纯度为99.9%,收率为9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15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