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通态势感知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6407.7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0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冯子亮;王洋;王思雅;吴振中;李海波;赵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965 | 分类号: | G08G1/09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 态势 感知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态势感知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交通态势感知是智能交通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其目的包括获取实时的道路交通状况,查明发生道路拥堵的原因等。尤其是发生拥堵的时候,第一时间感知拥堵情况和拥堵的发生原因,对交管部门和其它交通参与者都非常重要。
实现交通态势的感知相对容易,因为任何交通拥堵的发生都有交通参与者在现场,但如何将这些信息,快速有效地传送给交管中心,以及传送给后方的交通参与者,则是一个难题。
为使感知到的交通态势和信息及时传递给后方,可以使用车联网等技术将众多车辆连成网络实现信息交互,但是动态的车辆之间建立的无线数据网络存在路由风暴以及网络管理等问题,使其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态势感知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通过车辆间点对点的无线数据通信,避免了建立无线数据网络时的路由风暴和网络管理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态势感知中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车辆获取自身车辆的位置和车速等信息;
车辆通过近距无线通信与周围车辆逐一建立点对点无线数据链路;
车辆获取周围其它车辆发送的车辆信息;
车辆合并在自己前进方向上的车辆信息形成车辆信息链;
车辆发送合并后的车辆信息链。
所述车辆获取自身车辆的位置和车速等信息,包括:
车辆通过车载定位装置,实时获取自身车辆的当前位置和时间;
车辆通过多次获取的位置和时间,估算出自身车辆的车速。
所述车辆通过近距无线通信与周围车辆逐一建立点对点无线数据链路,包括:
车辆通过近距无线通信技术,与周围车辆逐一建立点对点临时无线数据链路;一旦临时无线链路建立成功,则立即接收和发送车辆数据;完成后立即与其它车辆建立新的临时无线链路;
车辆在一个时刻仅与周围一辆车建立临时无线数据链路;
车辆间逐一建立的临时无线数据链路,采用现有的技术;
优先与未建立过无线数据链路的车辆建立链接。
所述车辆获取周围其它车辆发送的车辆信息,包括:
一旦与某车辆建立新的临时无线链路,则立即接收其发出的车辆信息;
周围车辆发出的车辆信息,可包含经其处理过的车辆信息链;
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标识、车速、位置、时间、路况短语等信息;
所述车辆标识,是车辆的唯一标识,是区分车辆的标识;
所述车辆信息链,是将同一个方向的车辆信息,经过筛选合并后形成的,经过排序的,可用来描述前方车辆速度和路况的数据表;
车辆信息链是经过筛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前方车辆信息,是反映前方车辆行驶状况的综合路况数据。
优选地,所述路况短语,可以为表示路况的代码。
所述车辆合并在自己前进方向上的车辆信息形成车辆信息链,包括:
车辆对接收到的车辆信息,根据车辆标识建立与车辆信息的对应表;
所述对应表有超时时间设置,超时的表项数据将被删除;
车辆对当前接收到的所有车辆信息,按筛选规则检查,合格的数据用来更新所述对应表;
更新数据时,对同一个车辆标识,若新来的数据的时间戳比现有数据时间戳旧,则忽略;
所述对应表按照与自身车辆的距离远近进行排序。
所述筛选规则检查,包括:
与自身车辆的距离检查,在一定范围内的车辆信息为合格;
与自身车辆方向的检查,方向相同的车辆信息为合格;
车辆信息时刻的检查,与当前时刻在一定范围内为合格。
所述车辆发送合并后的车辆信息链,包括:
车辆定时检查所述对应表,选取出有代表性的车辆信息,按原有顺序生成合并后的车辆信息链;
一旦与某车辆建立新的临时无线链路,则立即向其发送合并后的车辆信息链。
优选地,所述有代表性的车辆信息,包括:
为避免车辆信息链过长影响传输,选取出的车辆数目可设定最大值;
选取的车辆可根据车速、车辆间的距离等因素设置;
选取的车辆还可根据该车辆是否携带路况短语等确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交通态势感知中数据传输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车辆定位单元,用于确定车辆自身位置和时间;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发送和接收车辆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64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趣味英语团体竞赛系统
- 下一篇:一种移动智能电子警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