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55601.1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7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路逸居;张后虎;赵泽华;赵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污染 河道 原位 水质 净化系统 净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范围内的水源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河流污染也是水环境污染的集中表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湖泊等,造成水环境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打破了原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平衡,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于河流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河流污染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技术和手段,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或转化的方法。根据净化原理的不同,河道水体净化技术主要分为:截污纳管处理、底泥疏浚、生态处理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主要依靠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同化作用,将低浓度污染物进行富集转化,恢复水体退化生态系统结构的缺失组分,从而实现重建水体生态系统和改善水质的目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采用的是原位修复法,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工艺简便且见效快、二次污染少,并且可以有效改善周围景观环境,是未来水体修复的重点发展趋势。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80985.1,申请日为2012年06月04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修复受污染水体和底泥的材料和方法,该方法中采用无毒无害的固体颗粒物,经过一定方式负载微生物后制得复合材料,用所述复合材料原位絮凝或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并转移至底泥中,以达到对水体中污染物原位收集、浓缩并在底泥中快速降解的目的,复合材料沉降至底泥后还可对底泥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改善水质底质环境,但是该发明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复合材料负载的微生物种类和密度并不高,在长期运行中,污染水体没有完善的硝化反硝化过程,难以保证运行效果;第二,复合材料经絮凝快速沉降后,仅接触河道底部水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20443267.9,申请日为2013年07月24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农村污水脱氮除磷的多级串、并联人工湿地系统,包括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连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连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为人工湿地系统的初始处理单元,内种植浮水植物,下部布置基质层,与其后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串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为人工湿地系统的中间处理单元,并行联接有两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种植挺水植物,从上到下依次有布水管网、布水层、基质层、排水管网的排水层,与其后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串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为人工湿地系统的末端处理单元,内种植挺水植物,沿来水方向从前至后依次有布水管的布水层、基质层、含有排水管的排水层和出水管。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66392.0,申请日为2010年05月10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耦合SBR强化脱氮除磷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包括SBR反应池和人工湿地,SBR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在SBR反应池的池壁上设置有排泥管、进水管、泥水溢流管和排水管,其中泥水溢流管和排水管与人工湿地的布水槽相通;人工湿地的床体包括布水槽、填料层、土层和集水槽,填料层的上部与布水槽连通,填料层的底部与集水槽连通,土层设置在填料层的上面,土层上种植有挺水植物。上述2种发明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污染物治理净化技术,但是都存在所需的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基础投资高等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存在能耗高、基础投资高以及脱氮除磷能力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本发明的原位水质净化系统包括聚磷处理单元和好氧-缺氧-厌氧净化单元,聚磷处理单元设置在河道浅滩水域,好氧-缺氧-厌氧净化单元设置在河道非浅滩水域,包括竹丝填料、曝气管道和帽封材料,本发明充分利用河道自身的特点,通过在河道内间歇设立曝气管道将河道改造成若干个串联的好氧-缺氧-厌氧生物反应区,提高水体的硝化、反硝化能力,极大地改善了系统的脱氮效果,环境效益好,处理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实现了水体的原位再生和修复。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5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洗-离心法”油泥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竹制品废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