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汽车壳体金属材料分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3993.4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8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胡陈江;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汇航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张利秋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汽车 壳体 金属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汽车材料回收再利用领域,具体涉及对废旧汽车壳体金属材料分检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3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3亿辆。国内汽车已经有一部分开始进入报废期。合理、高效的回收废旧汽车材料并加以利用,可实现节能。目前我国对汽车在我国的汽车回收率比较低,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主要是通过旧车回收、废车拆解、金属切片加工(废钢铁破碎及分选)"三段式"来完成整个回收利用过程的。
现有技术中对加工后的金属切片(破碎后的金属颗粒)分选的过程主要采用磁选法实现对金属颗粒的分选。但磁选法不能将金属颗粒中的金属进行细分,造成后续再利用时,因分选后的材料中含有较多其他金属,对废旧回收企业来讲,附加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较低,且只简单使用磁选法对金属颗粒进行分检的产品用途受限。
发明内容
为提高废旧汽车壳体金属材料分检精度,提高回收金属相对价值,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旧汽车壳体金属材料分检方法,利用金属熔点不同的特性,对金属进行精细分检。
一种废旧汽车壳体金属材料分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破碎:对汽车金属壳体进行切割,破碎,形成金属颗粒;
b.持续熔化:将金属颗粒放入熔化炉中,持续加热;
c.分检:按金属熔点不同,在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中,按温度区间分段收集液态金属;
d.降温:对熔点区间段最高的液态金属持续降温;
e.筛选:降温的同时,按照不同的温度区间段对步骤d中的液态金属进行筛选;
f.对步骤c中温度区间段收集的液态金属降温;形成金属块;
g.按温度区间相同的原则,将步骤e中筛选出的固态金属与步骤c中的液态金属归类,完成分检。
本发明充分利用各种金属熔点不同的原理,通过对块状金属熔化温度区间段的不同,实现升一次温,两次分检;完成对不同金属的分检,大大减少单一金属中所包含的杂质,提高了金属的纯度和精度;进而使分检后的金属的价值大幅度提高。提高了废旧汽车回收企业的利润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废旧汽车壳体金属材料分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破碎:对汽车金属壳体进行切割,破碎,形成金属颗粒;
b.持续熔化:将金属颗粒放入熔化炉中,持续加热;
c.分检:按金属熔点不同,在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中,按温度区间分段收集液态金属;
d.对熔点区间段最高的液态金属持续降温;
e.降温的同时,按照不同的温度区间段对步骤d中的液态金属进行筛选;
f.对步骤c中温度区间段收集的液态金属降温;形成金属块;
g.按温度区间相同的原则,将步骤e中筛选出的固态金属与步骤c中的液态金属归类,完成分检。
上述方法完全可以将废旧物中的各种金属依次分离出来,但鉴于具体操作过程中,废旧汽车壳体的金属主要含有:铁、铜、铝、铸铁、纯铁等部件,根据已知铝的熔点为660℃,铜的熔点为1083℃,各种铸铁的熔点为1200℃,各种合金钢铁的熔点为1300℃-1400℃,钝铁的熔点为1535℃。
实施例1:
根据分检需要,熔化炉的最高温度设计为1600℃;步骤c及步骤e中的液体金属收集温度区间段分别为铝回收620℃-700℃;铜回收1060℃-1090℃;铸铁回收1180℃-1230℃;纯铁回收1520℃-1555℃。熔化炉的温度不仅限于1600℃,可根据需要分检的金属的最高熔化温度设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当温度上升时,液态铝回收的区间温度为660℃-700℃,液态铜的回收温度区间为1083℃-1090℃,液态铸铁的回收温度区间为1200℃-1230℃;而当温度从1600℃下降时,温度低于1535℃时,回收固态纯铁;固态铸铁的回收区间为1180℃-1200℃,固态铜的回收区间为1060℃-1083℃,固态铝的回收区间为620℃-660℃。
现有技术中,除少量高级车喷涂水性漆外,绝大多数的车漆是油性漆,油性漆当加热温度超过500℃时,会起火燃烧,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为保证金属分检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作为本发明的重要改进,本发明还包括脱漆处理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汇航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遵义汇航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39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