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阻燃涤麻复合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6305.X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8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傅佳佳;苏静;高畅;王鸿博;高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27/02;B32B33/00;D06M10/00;D06M11/83;D06M11/60;D06M13/298;D06M1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复合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纺织面料,具体为一种触感舒适、强度优异和具有良好阻燃性的涤麻复合面料,属于纺织面料领域。
背景技术
纺织品在功能性方面可实现隔热、吸音、防滑、强度高、尺寸稳定、色牢度强和耐磨性好、阻燃、吸水、抗老化、防静电;装饰性方面具有美观、舒适、透气、防污等性能,同时又是经济实用的材料。汽车工业是产业用纺织品的最大用途。一辆汽车所用的纺织品大约在25kg左右,涉及汽车80多个零部件。随着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车用纺织品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车用纺织品的供给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逐年递增。目前,汽车内饰纺织品通常是用聚酯纤维制造的,在车用纺织装饰物市场占有90%以上的份额。近几年来,汽车工业不断寻求成本低、质量轻、强度高、可生物降解且可回收利用的新材料,车用纺织品越来越倾向于天然纤维的应用。涤麻混纺织物不仅可以保持麻作为天然纤维的优良特性,而且可以克服麻纤维某些缺点,使织物的外观和耐用性得到提高。然而,麻纤维和棉纤维一样,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分子。受热易产生可燃性小分子,属易燃材料。其制品具有潜在的使用危险性,给其广泛应用带来一定局限性。因此,对之进行阻燃处理提高其安全实用性具有很大价值。
阻燃纺织品有两种形成方式,即开发阻燃纤维纺织品和对纺织品进行化学整理。阻燃纤维主要是针对化学纤维而言,可分两类,一类是该纤维本身就具有阻燃性能;另一类是对纤维通过改性的方法制取阻燃纤维,即原丝阻燃改性。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是阻燃剂发展的黄金时期,溴系阻燃剂应用广泛;但在80年代到90年代末,溴系阻燃剂受到二恶英问题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应用逐渐受到限制。目前使用的较多的阻燃剂可归结为三类:含磷和含氮阻燃剂系列、在含磷含氮阻燃剂中加入卤系的阻燃剂和含锑及含溴化物阻燃剂系列。后两类阻燃剂以芳香族卤族元素为主,虽具有较好的阻燃效应,但是随着国际上无卤、无甲醛、少烟排放呼声和标准的提高,这一类阻燃剂已经在欧洲被严格禁止,不具有发展前景。因此,目前的阻燃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磷-氮系阻燃剂。磷-氮系列膨胀型阻燃剂可赋予阻燃材料在性能、环保及价格等方面比较优异的综合性能。磷-氮系阻燃剂又称膨胀型阻燃剂,在火灾的高温作用下,膨胀型涂料层的体积可增大几百倍,形成一个多孔层,而空中则充满不燃气体,故可作为隔热和隔氧的屏障。
阻燃整理主要是在纺织品的后整理加工过程中对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即通过吸附沉积、化学键合、非极性范德华力结合及粘合等作用,使阻燃剂固着在织物上,从而获得阻燃效果。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的加工工艺主要有:1.浸轧焙烘法,2.浸渍烘燥法,3.涂布法。各种整理方法各有优势,但都这是针对单一环节处理,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本专利描述了一种从原材料到后整理对涤麻纺织品进行整体设计和处理的阻燃整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触感舒适、具有较高强度和阻燃的车用阻燃涤麻复合面料,为了满足清洁环保和车用内饰纺织品的要求,该由涤麻包芯纱织成的织物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和阻燃性优异的特点,同时环保和可再生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阻燃涤麻复合面料,所述的涤麻复合面料由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的纱线是由经柔软处理的麻纤维和涤麻包芯纱线组成,所述的若干股麻纤维作为线芯,其外侧反向式缠绕涤麻包芯纱线;所述的涤麻复合面料的表面经过等离子表面预处理、阻燃整理和等离子体表面二次处理工艺后,涤麻复合面料形成层状结构;由下而上依次为织物基体、含纳米粒子的磷-氮系阻燃剂整理层和CF4/CH4等离子体处理的交联碳层。
所述的麻纤维的柔软处理,是采用生物酶(一种混合的纤维素酶)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对麻纤维进行柔软处理,使得麻纤维变得柔软、触感舒适。
其中,所述的纤维素酶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组成,其比例为1:2:1,处理液中各种酶的总含量为0.01%;溶液浸泡麻纤维,其最佳温度为26℃,最佳pH值为7-8.5,处理时间为10-30min;浸泡过程不断搅拌,柔软处理后,麻纤维用清水漂洗,烘干备用。
所述的反向式缠绕的涤麻包芯纱线是以经过柔软处理的麻纤维和涤纶纤维按一定的比例混纺成纱线。其结构为,自缠绕的涤纶纤维为纱线芯,麻纤维反向的缠绕在涤纶纤维周围,使纱线具有麻纤维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其中,所述涤纶纤维和麻纤维的比例为80/20-55/45,纱线的直径控制在0.4-0.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63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香味的羽绒合成革
- 下一篇:自发光防风防辐射保暖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