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漏极电流的薄膜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81308.2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0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太良;叶芸;张永爱;汪江胜;康冬茹;林连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电流 薄膜晶体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晶体管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改善漏极电流的薄膜晶体管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作为有源驱动中的核心元件,其包括基底、半导体沟道层、介质层、栅极、源极和漏极等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薄膜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即只工作在开态(on)和关态(off)两个极端情况,开关电流比作为器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代表了元件的灵敏度,即切换速度,开关比越高代表元件的切换速度越快,可以更好的控制显示效果。所以为了获得更高的开关电流比,可以增大开态电流(也叫漏极电流)。而通过掺杂的方法获得较高的载流子浓度即可增大开态电流。掺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扩散法和离子注入法。
扩散法就是利用高温将杂质掺入到半导体材料中,因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1000℃),杂质原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它能够克服某种阻力进入到半导体中。
离子注入法是把分子或原子经过离化后,得到带有一定电荷的离子,经过强电场加速,并在磁分析器中借助磁场来控制离子的运动方向,筛选出所需要的离子,用这种含带高能量的离子束轰击半导体,使其停留在半导体的一定深度,再经过后续热退火激活后,占据晶格点阵位置,施加一定电压时产生电子或空穴导电。
在各类薄膜晶体管中,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具有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1 cm2V-1s-1),而且偏压下稳定性也不好;多晶硅薄膜晶体管虽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10~400 cm2V-1s-1),但是多晶硅薄膜存在大量晶界,器件均匀性较差;有机薄膜晶体管虽然制备简单成本低,但目前迁移率还是比较低( <2 cm2V-1s-1);相比较之下,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高的沟道载流子迁移率,大的电流开关比,特别是工艺温度要求不高,甚至可以室温下制备,完全可以沉积在透明玻璃或者是柔性熟料和纸张衬底上,并且适合大批量大面积的产业化应用。因此,正是由于这些显著的优点,近年来关于氧化物TFT的研究和报道层出不穷。
如图1所示,在栅源之间加上电压,载流子会迁移到栅极一侧,如图2所示,在源漏之间加上电压的时候,载流子会向漏极迁移。从TFT的工作原理来看,载流子的迁移会受载流子的浓度影响,经过前人的大量的研究,载流子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这是因为当载流子浓度增加时,态密度中能量较低的局域态已经被载流子占据,部分载流子得以占据更高能量的局域态,这些载流子将在较高的局域态之间跳跃,由于较高能局域态的态密度高,载流子就占据了态密度较大的位置,载流子的距离近,能量差小,有利于克服空间和能量的障碍跳跃,明显导致参与传输的载流子增多,载流子跳跃的途径和跳跃的机会也多,所以载流子的迁移率得到明显增加。当掺杂浓度增大到一定的值时,载流子占据了大多数的能态密度,留给载流子传输的通道下降,跳跃也变得困难,因此载流子的迁移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漏极电流,因为不能无限的增大载流子的浓度来增大漏极电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在有源层中掺杂具有一定梯度的材料。掺杂层梯度从源极至漏极呈低至高,当TFT在工作的时候,载流子会向漏极迁移,由于梯度掺杂的效果,漏极处载流子明显比均匀掺杂时较多,因此也就增大了漏极电流。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善漏极电流的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极、漏极及栅极,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有源层进行掺杂,掺杂层呈厚度梯度状或掺杂浓度呈梯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掺杂层厚度梯度从源极至漏极呈低至高。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掺杂浓度的梯度从源极至漏极呈低至高。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有源层为无机半导体氧化物或有机半导体材料;所述掺杂为是P型掺杂或n型掺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厚度梯度状有源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绝缘层上制备一薄膜;对所述薄膜进行掺杂;掺杂后的薄膜通过离子刻蚀技术形成厚度梯度状的有源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掺杂方法为扩散法或离子注入法。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子注入法通过控制注入的剂量和注入的能量进行梯度掺杂;其中掺杂剂量是指杂质原子注入的浓度,其决定了掺杂层导电的强弱;所述注入能量与射程正相关,注入能量越高,杂质原子能穿入半导体层越深,射程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13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FT基板结构的制作方法及TFT基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纵向DMOS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