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84598.6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3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禹红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91/00;C08K7/06;C08K3/04;C08K5/134;B29C47/9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李莎 |
地址: | 300408 天津市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增强 聚乙烯 防水 卷材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56~90份,短切碳纤维9~40份,炭黑3-5份,抗氧剂10100.2-0.4份,白油0.2-0.4份;其中,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短切碳纤维的总量为94~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颗粒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乙烯和丁烯-1的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LLDPE颗粒DFDA-70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切碳纤维为表面经马来酸酐偶联剂处理后的短切碳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切碳纤维为纤维长度在6mm及以下的碳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切碳纤维为3~6mm长度的碳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白油为工业级白油26#。
9.一种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56~90份、短切碳纤维9~40份、抗氧剂10100.1-0.2份、白油0.1-0.2份组成的配料一经第一次充分混合后进行造粒,然后将由造粒产物95~100份以及炭黑3-5份、抗氧剂10100.1-0.2份、白油0.1-0.2份组成的配料二混合后进行塑化,再经过挤出、定型冷却获得最终产品;其中,所述配料一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短切碳纤维的总量为94~100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造粒过程各区温度控制为:一区:180℃~190℃,二区:195℃~205℃,三区:195℃~205℃,四区:205℃~215℃,五区:200℃~21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塑化过程各区温度控制为:一区:185℃~195℃,二区:200℃~205℃,三区:200℃~205℃,四区:205℃~210℃,五区:205℃~210℃,六区:200℃~205℃。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过程中,挤出速度为50~60rad/min,挤出压力为25~30bar,过滤网规格为120~20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颗粒物。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乙烯和丁烯-1的共聚物。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LLDPE颗粒DFDA-7042。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切碳纤维为表面经马来酸酐偶联剂处理后的短切碳纤维。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切碳纤维为纤维长度在6mm及以下的碳纤维。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切碳纤维为3~6mm长度的碳纤维。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乙烯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油为工业级白油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禹红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禹红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45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