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线偏振光的LED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0514.X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3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云峰;张林昭;黄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58 | 分类号: | H01L33/5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偏振光 led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LED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线偏振光的LED结构。
背景技术
氮化镓(GaN)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简称LED)具有带隙宽、性能稳定、电子漂移饱和速率高等优点,在高亮度发光二极管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具有宽的直接带隙、强的原子键、高的热导率、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质和强的抗辐照能力,在光电子、高温大功率器件和高频微波器件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现有的GAN基的LED芯片中中量子阱有源层发出光为无方向性的,因此出光率较低,因此严重的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效线偏振光的LED结构,该LED结构的线偏振光的出光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线偏振光的LED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GaN基的LED芯片、反射镜、旋光物质结构及若干条形结构的金属Al栅,反射镜及旋光物质结构设于GaN基的LED芯片的下部,各金属Al栅设于GaN基的LED芯片的上部,且各金属Al栅从左到右依次平行分布。
所述GaN基的LED芯片为垂直结构的LED芯片、水平结构的LED芯片或倒装结构的LED芯片。
当所述GAN基的LED芯片为垂直结构的LED芯片时,各金属Al栅及GAN基的LED芯片中的n电极均设于GAN基的LED芯片中n型GaN层的上表面,且金属Al栅分布于GAN基的LED芯片中n电极的两侧;反射镜设于GAN基的LED芯片中衬底与P型GaN层之间,GAN基的LED芯片中P型GaN层上与反射镜相接触的面开设有若干圆柱形的凹槽,圆柱形的凹槽内填充有旋光物质,各圆柱形的凹槽内的旋光物质构成所述旋光物质结构,相邻两个圆柱形的凹槽之间有间隙。
所述圆柱形的凹槽的高度为50nm-400nm,位于GAN基的LED芯片中n电极同一侧的相邻两个金属Al栅左侧面之间的间距为80nm-300nm,各金属Al栅的厚度为30nm-100nm。
当所述GAN基的LED芯片为水平结构的LED芯片时,各金属Al栅与GAN基的LED芯片中的p电极均设于GAN基的LED芯片中P型GaN层的上表面,旋光物质结构与反射镜自上到下依次设于GAN基的LED芯片中衬底的下表面。
相邻两个金属Al栅左侧面之间的间距为80nm-300nm,各金属Al栅的厚度为30nm-100nm,旋光物质结构的厚度为50nm-400nm。
当所述GAN基的LED芯片为倒装结构的LED芯片时,各金属Al栅设于GAN基的LED芯片中衬底的上表面,反射镜设于GAN基的LED芯片中p电极与P型GaN层之间,GAN基的LED芯片中P型GaN层上与反射镜相接触的面开设有若干圆柱形的凹槽,圆柱形的凹槽内填充有旋光物质,各圆柱形的凹槽内的旋光物质构成所述旋光物质结构,相邻两个圆柱形的凹槽之间有间隙。
所述圆柱形的凹槽的高度为50nm-400nm,相邻两个金属Al栅左侧面之间的间距为80nm-300nm,各金属Al栅的厚度为30nm-100nm。
所述反射镜通过Ag、AL或DBR制作而成。
所述旋光物质结构由液晶材料、云母或石英晶体制作而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线偏振光的LED结构在使用时,当给GaN基的LED芯片中的n电极和p电极加上电压时,电子被注入到GaN基的LED芯片的量子阱有源层中,在量子阱有源层中,电子和空穴复合并发出光子,从而形成TE模式线偏振光和TM模式线偏振光,金属Al栅对TM模式线偏振光具有很高的透过性,对TE模式线偏振光具有很高的反射性,因而TM模式线偏振光经金属Al栅射出或经反射镜反射后再经金属Al栅射出,TE模式线偏振光经金属Al栅反射或直接照着到旋光物质结构时,偏振方向发生变化,并出现TM模式线偏振光分量,该TM模式线偏振光分量经反射镜反射后经金属Al栅射出,从而使原有的TE模式线偏振光的一部分TM模式线偏振光分量射出,剩余的TE模式线偏振光继续经旋光物质结构进行偏振反向的变化,再出现TM模式线偏振光分量,再经金属Al栅射出,直至TE模式线偏振光全部转换为TM模式线偏振光并经金属Al栅射出为止,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偏振光的出光效率高,同时极大的提高偏振光波长的单一性,进而实现优异的光学偏振特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05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