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dHgTe/CdS核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8801.9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7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詹红菊;马雪涛;刘明;刘善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荆楚理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89 | 分类号: | C09K11/89;C09K11/02;B82Y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牛艳玲 |
地址: | 44812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dhgte cds 量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纳米材料的合成,更具体涉及一种CdHgTe/CdS核壳量子点的水相光照和水浴同步制备方法,合成出的量子点具有近红外荧光波长,可用于生物标记及活体成像。
背景技术
CdHgTe/CdS核壳量子点作为一种近红外发射量子点,由于对深层组织和器官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对比度,因而促进了活体动物实时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有机相合成的CdHgTe/CdS量子点不具备亲水性,必须通过配体交换进入水相后再应用于生物体系,其操作过程复杂,条件要求高。水相合成法制备的量子点能够直接用于生物探针,其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以巯基配体的水热法合成CdHgTe/CdS量子点。通常的合成方法包括两步,第一步先制备出CdHgTe量子点的前驱体溶液,而后通过水热法加热反应数小时(一般的水浴温度在100℃左右),先得到CdHgTe量子点溶液;第二步,在上述CdHgTe量子点溶液中再加入CdS的前驱体溶液,进一步通过水热反应在CdHgTe量子点表面包壳,最后得到CdHgTe/CdS量子点溶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光照水浴同步合成CdHgT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方法,该量子点制备工艺比较简单,工艺参数容易控制,所用原料低廉易得,合成出的CdHgT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发射近红外荧光,可用于生物标记及活体成像。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其技术构思是:一种CdHgT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其组成为:碲粉(Te,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氯化镉(CdCl2·2.5H2O,上海亭新化工试剂厂)、氯化汞(HgCl2,贵州省万山特区矿产公司),其它试剂如巯基乙酸(TGA)、硼氢化钾(KBH4)等均采购于sigma-aldrich公司。
所述的CdHgT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中,碲氢化钾、氯化镉、氯化汞、巯基乙酸的摩尔比率为0.1~0.7:1:0.03~0.30:1.2~4.2,10~40 W的紫外灯和水浴20~60℃下光照20-80 h。
所述的溶液pH值为8~12。
本发明在室温下先制备前驱体溶液,而后通过紫外光照射和水浴同步的方法合成CdHgT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反应中水浴温度温和,甚至不需要回流,光照过程中也不用通气,极大地简化了合成工艺,克服了一般水热法合成核壳型量子点工艺复杂(先成核再包壳)、操作繁琐、且重复性差的缺点。
一种光照和水浴同步合成CdHgTe/CdS核壳量子点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A、 通过硼氢化钾还原碲粉制备碲氢化钾溶液:分别称取0.2700~1.350 g硼氢化钾和0.1276~0.6380 g碲粉于带软塞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9~11 mL去离子水,塞上塞子,于-4.5~-3.5℃冰浴中反应6~12 h,待黑色粉末消失,所得溶液紫色透明,为0.10~0.50 mol/L的碲氢化钾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
4KBH4 + 2Te + 7H2O → 2KHTe + K2B4O7 +14H2↑;
B、 称取0.0170~0.5480 g氯化镉晶体和0.005~0.0650 g氯化汞晶体,溶解于180~220 mL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溶液(镉离子浓度为0.003~0.012 mol/L,汞离子浓度为9.0×10-5~1.2×10-3 mol/L)
C、 移取0.050~0.583 mL的巯基乙酸,加入到氯化镉和氯化汞的混合溶液中,并用1~5 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8~12;
D、 将C步骤中的溶液转移到250 mL三口瓶中,通入惰性气体半小时除去溶解氧,加入新制的0.10~0.50 mol/L 的碲氢化钾溶液 1~5 mL,继续通惰性气体20~50 min使溶液混合均匀,得到CdHgTe/CdS核壳量子点的前驱体溶液,其中:碲氢化钾、氯化镉、氯化汞、巯基乙酸的摩尔比率为 0.1~0.7:1:0.03~0.30:1.2~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荆楚理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荆楚理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88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