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叶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9149.2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9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聪;张淑焕;王子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莓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莓叶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原产、主产于美国,其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是一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认的营养保健果品。我国蓝莓栽培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随之而来,就会产生大量的蓝莓叶。如用蓝莓叶加工叶茶,就可更好地实现蓝莓叶的利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蓝莓叶中含丰富维C、黄酮、SOD、花青素,消除人体疲劳,抗衰老,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长期饮用能够延缓大脑衰老,改善睡眠,增进视力,减少过敏反应,并可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但是,蓝莓叶加工制成叶茶,如不改进现有的茶叶加工工艺,将会造成叶茶在冲泡过程中因酸味过重所存在的不适感,因此,其加工工艺势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蓝莓叶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蓝莓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预处理
采摘八月份以后的蓝莓叶,采摘要求为一芽四五叶,剔除病害叶、霉烂叶、蓝莓花、蓝莓果;
2)、萎凋
将蓝莓叶进行萎凋处理,采用自然萎凋或人工萎凋槽萎凋,每隔10-20min翻拌一次,直至叶面萎软,失去光泽,折梗不断,青气减退,略有青香即为适度,萎凋温度控制在20-28℃,萎凋后鲜叶含水量为55%-60%,摊叶厚度控制在0.5-1.5kg/m2;
3)、揉捻
将萎凋适度的蓝莓叶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35-50min,揉捻至条索紧结,叶片汁液充分外溢即可,揉捻温度为25-30℃;
4)、发酵
将揉捻叶装在竹盘里,上面覆盖湿布,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温度控制在28-32℃,发酵3-6h,青气消失,茶香显出即为适度;
5)、烘干
将发酵适度的蓝莓叶茶进行烘干,先140-160℃烘5-10min,后100-130℃烘25-35min,后70-90℃烘50-60min,最后60℃烘至足干,含水量≤8%;
6)、筛检
检出杂质,焦叶,发酵不完全的叶子,即得到蓝莓叶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发明的蓝莓叶茶的制作方法在不影响蓝莓叶茶特有的营养成分及口感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叶茶冲泡过程中酸味过重的不适感,提高品质。制成的蓝莓叶茶条索紧结、带毫,色泽棕红,汤红味醇,具有蓝莓叶特有的香气,滋味微酸,口感较佳。实验检测数据显示:该蓝莓叶茶水浸出物含量56%,多酚20%,可溶性糖10.2%,多糖1.1%,生物碱0.8%,本发明制作的蓝莓叶茶营养价值高、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特别适合青少年及女性消费者饮用,是一种可以长期饮用的绿色健康饮品。
2)、本发明的蓝莓叶茶的制作方法,采摘八月份以后的蓝莓叶,既不影响蓝莓鲜果的产量及品质,又可以将蓝莓叶变废为宝,提高蓝莓树的利用价值,增加蓝莓经营者收入,从而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3)、本发明的蓝莓叶茶的制作方法,采用发酵工序,大大降低了浸泡过程中茶汤的酸味,而且发酵工艺又利于改善香气,使滋味更加醇厚,提高了蓝莓叶茶的综合品质。
4)、本发明的蓝莓叶茶的制作方法合理,可操作性强,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蓝莓叶茶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1)、原料预处理
采摘八月份以后的蓝莓叶,采摘要求为一芽四五叶,剔除病害叶、霉烂叶、蓝莓花、蓝莓果。
2)、萎凋
将蓝莓叶进行萎凋处理,采用自然萎凋或人工萎凋槽萎凋,每隔10min翻拌一次,直至叶面萎软,失去光泽,折梗不断,青气减退,略有青香即为适度,萎凋温度控制在28℃,萎凋后鲜叶含水量为60%,摊叶厚度控制在0.5kg/m2。
3)、揉捻
将萎凋适度的蓝莓叶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50min,揉捻至条索紧结,叶片汁液充分外溢即可,揉捻温度为25℃。
4)、发酵
将揉捻叶装在竹盘里,上面覆盖湿布,相对湿度控制在95%,温度控制在28℃,发酵5h,青气消失,茶香显出即为适度。
5)、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师范学院,未经合肥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91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