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工榫槽机及开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0008.2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8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顾敏明;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C3/06 | 分类号: | B27C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工 榫槽机 开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榫槽机,尤其是一种全自动运行的木工榫槽机及开槽方法。
背景技术
木工榫槽机是木工工作的时候进行木料打孔工序的一种装置。
木质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木料的特殊物理性质,所以无法进行如铁、塑料等材料的塑形,而只能是通过多块木料之间进行相互拼接成型。而进行木料之间进行拼接的时候,往往选择卯榫等连接方式进行;虽然有更加简单的铁钉等出现,但是铁钉进行连接,一方面,金属的氧化作用,容易生锈,另一方面,铁钉钉入木料后,会对木料本身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而且,带有铁钉的木料报废后,对于木料的二次回收利用造成影响。
而采用卯榫等方式进行木制品作业的时候,经常需要打孔,而现今,由于各种新材质的出现,对产品本身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而木质品由于其无法塑形,无法做到如塑料制品或者金属制品这样的精确度,所以只能在进行拼接工序的时候,对孔位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产品的精度。
然而现有的生产过程中,打孔工序往往是需要通过手动的木工榫槽机进行的,手动的木工榫槽机进行打孔的时候,需要工人通过眼力进行判断,但是这种方式及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光线、人工误差等方面,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低,定位精度不高,一致性欠佳等缺陷。此外高水平的工人的支付工资也较为高昂,且招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木工榫槽机及开槽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木工榫槽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置有横纵装置,所述横纵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工作台和打孔机;所述横向装置上设置有横向移动传感装置,所述横向移动传感装置包括限位开关和狭缝开关;所述纵向装置上设置有纵向移动传感装置,所述纵向移动传感装置为接近开关。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木工榫槽机的改进: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横向支架,横向支架内从左到右设置有丝杆,横向支架的左端固定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左端相固定;丝杆上设置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上设置工作台;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纵向支架,纵向支架上端设置有纵向气缸,所述纵向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打孔机。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木工榫槽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台包括工作台台面上的支架,该支架上设置有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的输出轴贯穿支架后设置有推板;所述工作台上相对应于推板设置有相应的挡板。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木工榫槽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丝杆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工作台与丝杆螺母相互固定;所述工作台的下端面相对应滑轨设置有滑轮;所述纵向气缸的输出轴通过与纵向支架滑动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打孔机;所述打孔机下方的固定板台面上设置有方孔凿,所述打孔机的钻头贯穿进入方孔凿内。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木工榫槽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近开关包括设置在纵向支架上的可移动上接近开关和下接近开关;所述限位开关包括设置在横向支架上的可移动左限位开关和右端的右限位开关;所述狭缝开关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下侧的狭缝感应器和相对应于狭缝感应器设置在横向支架上方的至少两个可移动狭缝遮挡片;所述狭缝感应器的有效感应区域为2mm。
一种木工榫槽机的自动化运行方法;通过限位开关控制工作台的左、右运动位移,通过接近开关控制打孔机的上、下运动位移;通过狭缝开关控制步进电机延时移动或者非延时移动;通过工作台的左、右运动与打孔机上、下运动进行零孔或单孔步骤;通过步进电机的延时运动或非延时运动、工作台的左、右运动与打孔机上、下运动进行多孔步骤。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木工榫槽机的自动化运行方法的改进:零孔步骤如下:纵向气缸的输出轴带动打孔机经固定板向下运行;打孔机通过感应下接近开关的位置确定是否达到最底,达到最底时停止向下运动;纵向气缸的输出轴带动打孔机经固定板向上运行;打孔机通过感应上接近开关的位置确定是否达到最顶,达到最顶时停止向上运动;启动步进电机正转,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带动工作台向右运行;工作台通过感应右限位开关的位置确定是否达到最右,达到最右时停止向右运动;启动步进电机反转,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带动工作台向左运行;工作台通过感应左限位开关的位置确定是否达到最左,并达到最左时停止向左运动;零孔步骤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00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木块圆锥槽打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