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座及移动电话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9202.7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1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平;聂宝京;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鼎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27/00;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地址: | 2017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座 移动电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卡座及移动电话。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电话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现有的移动电话中通常设有智能卡卡座以及闪存卡卡座,其中智能卡卡座中设有智能卡端子,用于插入SIM卡、Micro SIM卡、Nano SIM卡等,闪存卡卡座中设有闪存卡端子,用于插入SD卡、miniSD卡、microSD卡等。
由于移动电话需要同时使用智能卡和闪存卡,而现有的智能卡卡座以及闪存卡卡座只能对应插入智能卡和闪存卡,因此现有的智能卡卡座以及闪存卡卡座需要分别生产,增加了智能卡卡座以及闪存卡卡座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座及移动电话,以提高卡座的通用性,降低卡座的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卡座,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壳体的横向延伸,用于插入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
第一腔体,形成于所述壳体中,用于容纳并限位所述第一卡片,所述第一腔体沿所述壳体的纵向具有第一设定长度,所述第一腔体沿所述壳体的横向具有第二设定长度,所述第一腔体中设有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卡片的接口相接触;
第二腔体,形成于所述壳体中,用于容纳并限位所述第二卡片,所述第二腔体沿所述壳体的纵向具有第三设定长度,所述第二腔体沿所述壳体的横向具有第四设定长度,所述第三设定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长度,所述第四设定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长度,所述第二腔体中设有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二卡片的接口相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具有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沿所述壳体的纵向长度等于所述第三设定长度,所述重叠区域沿所述壳体的横向长度等于所述第二设定长度。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卡座。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卡座及移动电话,由于壳体中形成有用于容纳并限位所述第一卡片的第一腔体以及用于容纳并限位所述第二卡片的第二腔体,且用于与第一卡片的接口相接触的第一端子靠近壳体的第二端设置,用于与第二卡片的接口相接触的第二端子靠近壳体的第一端设置,同时第二腔体沿壳体纵向的长度小于第一腔体沿壳体纵向的长度,第二腔体沿壳体横向的长度大于第一腔体沿壳体横向的长度,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具有重叠区域,重叠区域沿壳体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腔体沿壳体纵向的长度,重叠区域沿壳体的横向长度等于第一腔体沿壳体横向的长度,因此,第一腔体至少可以利用除去重叠区域之外的部分将第一卡片限位,第二腔体至少可以利用除去重叠区域之外的部分将第二卡片限位,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卡座能够分别插入两种卡片,提高了卡座的通用性,由于无需再分别生产两种卡片单独对应的卡座,因此能够降低卡座的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另外,由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具有尽可能大的重叠区域,因此使卡座结构紧凑,不会过多的增大卡座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座的内部区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座插入第一卡片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座插入第一卡片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座插入第二卡片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座插入第二卡片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座的上盖与底座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座的结构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座未插入卡片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座插入卡片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壳体; 102:开口; 103:第一腔体;
104:第一端子; 105:第二腔体; 106:第二端子;
107:重叠区域; 108:底座; 109:上盖;
110:端子主体; 111:连接部; 112:弹性抵接部;
113:接触部; 114:第一折边; 115:第二折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鼎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鼎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9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