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29399.2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3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政;阚文娟;韩云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防侧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整车厂进行车辆安全测试(例如操作稳定性及极限侧倾)时,如果整车没有安装防侧翻装置,则会有很大的危险,严重时会导致车辆侧翻,易造成人员伤亡。但因为一般轻型载货卡车的结构都比较紧凑,车架两侧无可固定的位置和空间,所以应用于轻型载货汽车的防侧翻装置需要开发和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该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可以适用于卡车如轻型卡车的安全测试,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卡车侧翻,从而可以保护卡车上的人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所述车辆具有车架,所述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适于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车辆的车架上方,所述本体适于与所述车架紧固;侧向支承结构,所述侧向支承结构分别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两端以在所述车辆发生侧翻时适于支撑在地面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可以适用于卡车的安全测试,从而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防止卡车侧向翻转,进一步地可以保护卡车上的人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每个所述侧向支承结构包括:车轮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车轮和所述本体之间且所述车轮相对所述连接部可转动。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且用于与所述车架的纵梁进行固定。
所述固定部相对所述本体沿所述横向方向可移动。
所述固定部为两对,两对所述固定部沿所述横向方向间隔开分布且每对所述固定部关于所述本体对称布置。
所述连接部包括:横向连接柱,至少一部分所述横向连接柱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倾斜连接组件,所述倾斜连接组件倾斜设置且与所述车轮和所述横向连接柱相连,其中所述倾斜连接组件具有用于与所述车轮相连的车轮连接部,所述车轮连接部从上向下朝向车辆外侧倾斜,所述车轮的倾斜方向与所述车轮连接部的倾斜方向相同。
所述车轮相对所述车架的底面距离可调,且所述车轮与所述车架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可调。
所述倾斜连接组件包括:倾斜连接柱,所述倾斜连接柱与所述横向连接柱相连,所述倾斜连接柱的朝向所述车轮的一端设有中空的连接套筒;调节柱,所述车轮连接在所述调节柱上且所述调节柱穿设在所述连接套筒内,所述调节柱的高度相对所述连接套筒可调,其中所述调节柱构造为所述车轮连接部。
所述调节柱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沿所述调节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通孔,所述连接套筒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连接孔,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连接孔将所述调节柱固定在所述连接套筒内。
至少一部分所述横向连接柱伸入所述本体内,所述横向连接柱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螺孔,所述横向连接柱通过改变与所述本体配合的所述螺孔以调节所述横向连接柱的伸出所述本体的部分的长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在卡车上的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的后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在卡车上的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在卡车上的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的侧向支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100;本体10;固定部11;侧向支承结构20;车轮30;连接部40;横向连接柱41;倾斜连接组件42;倾斜连接柱43;连接套筒44;连接孔45;横向连接柱接触面46;倾斜连接柱接触面47;螺孔48;
调节柱50;通孔51;
车架210;纵梁220;货箱2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9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试验车体受电弓运行姿态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全息投影技术的立体会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