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卸车车厢焊接总成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35691.5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9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何拥军;何嘉圣;何嘉贤;黄继东;赖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杰龙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玉滨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卸车 车厢 焊接 总成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卸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卸车车厢焊接总成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我国的自卸卡车产业进入了加速增长阶段。以自卸汽车为重心的工程机械装备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基础设施及场馆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众多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对自卸卡车的需求更加快速增长,因此设计价格合理,经久耐用,返修率低的自卸汽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自卸汽车的设计关键在于车厢焊接总成、自卸车齿轮泵安装架及其辅助部件的设计。
现有技术中的自卸车的车厢焊接总成由于加工工艺不完善,导致加工出的车厢焊接总成强度不足,承载能力差,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且易损坏,增加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卸车车厢焊接总成加工工艺,由该加工工艺加工出的车厢焊接总成的强度有所提高,且承载能力好,不易损坏,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同时降低维修或更换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自卸车车厢焊接总成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好部件前板总成、后板总成、左边板总成、右边板总成、前立柱总成、后立柱总成及底板总成;
2)垂直固定左边板总成、右边板总成在底板总成上并点焊;
3)垂直固定前板总成并与底板总成、左边板总成、右边板总成点焊;
4)装配焊接后板总成;
5)对上述点焊位置进行全焊;
6)校正后板总成与底板总成、左边板总成及右边板总成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3mm;
7)将所有焊接部位清渣干净;
8)检验合格后转总装工序。
进一步的,在步骤2)、步骤3)进行点焊时,电压为25-28V,电流为220-250A,气体流量为18-20L/min。
进一步的,在步骤4)、步骤5中,采用CO2保护焊。
进一步的,在步骤5)中采用清渣铲刀进行清渣。
本发明一种自卸车车厢焊接总成加工工艺,步骤为1)准备好部件前板总成、后板总成、左边板总成、右边板总成、前立柱总成、后立柱总成及底板总成;2)垂直固定左边板总成、右边板总成在底板总成上并点焊;3)垂直固定前板总成并与底板总成、左边板总成、右边板总成点焊;4)装配焊接后板总成;5)对上述点焊位置进行全焊;6)校正后板总成与底板总成、左边板总成及右边板总成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3mm;7)将所有焊接部位清渣干净;8)检验合格后转总装工序。通过该工艺加工出的车厢焊接总成强度高,承载能力好,不易损害,结构简单,方便装拆,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板总成;2-前立柱总成;3-后立柱总成;4-左边板总成;5-底板总成;6-后板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卸车车厢焊接总成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好部件前板总成1、后板总成6、左边板总成4、右边板总成、前立柱总成2、后立柱总成3及底板总成5;
2)垂直固定左边板总成4、右边板总成在底板总成5上并点焊;
3)垂直固定前板总成1并与底板总成5、左边板总成4、右边板总成点焊;
4)装配焊接后板总成6;
5)对上述点焊位置进行全焊;
6)校正后板总成6与底板总成5、左边板总成4及右边板总成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3mm;
7)采用清渣铲刀将所有焊接部位清渣干净;
8)检验合格后转总装工序。
优选的,在步骤2)、步骤3)进行点焊时,电压为25V,电流为220A,气体流量为18L/min。
更为优选的,在步骤4)、步骤5中,采用CO2保护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2)、步骤3)进行点焊时,电压为28V,电流为250A,气体流量为20L/min。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2)、步骤3)进行点焊时,电压为26V,电流为230A,气体流量为19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杰龙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柳州杰龙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5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缸体的修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激光成丝加工微孔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