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牛GART突变基因型的引物对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38374.9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2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劳兰兰;刘林;石万海;孙东晓;俞英;王雅春;张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gart 突变 基因型 引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牛GART突变基因型的引物对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奶牛群体改良成效显著,通过对产奶性能的高强度选择,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经济性状都得到了大幅提高。然而,人们在育种过程中对种公牛的选择总是局限在一部分优秀家系,导致奶牛的基因库在逐渐缩小。同时,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奶牛群体的近交程度不断增加,而且使群体内遗传缺陷基因快速扩散的风险也随之增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有多种遗传缺陷被报道,包括脊椎畸形综合征(CVM)、白细胞黏附缺陷(BLAD)、短脊柱综合征(BY)、遗传缺陷单倍型(HH1、HH2、HH3)等。这些缺陷基因呈隐性遗传模式,携带者表现正常,但如果缺陷等位基因纯合,将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发育畸形、母牛流产或者死胎等,给奶牛养殖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建立准确的检测手段,在群体中筛查遗传缺陷基因的携带者,通过逐步淘汰携带者,降低群体频率;同时,实施科学选配方案,避免携带者之间交配,从而防止出现遗传缺陷的纯合子。
2013年,法国科学家Fritz等报道荷斯坦品种奶牛中存在一种隐性致死遗传缺陷单倍型,命名为HH4,该单倍型纯合后,导致母牛因胚胎早期死亡而流产。统计分析发现,该遗传缺陷在法国荷斯坦牛群中的频率为3.6%。HH4的分子机理为,1号染色体的GART(GlycinAmide Ribonucleotide Transformylase protein,甘氨酰胺转甲酰基酶)基因编码区内的A/C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从天冬酰胺突变为苏氨酸。由于GART在嘌呤的生物合成中起关键作用,发生突变后GART功能丧失,最终导致胚胎在妊娠早期死亡。
Fritz等(2013)报道了基于SNP单倍型的HH4检测方法。该方法需要首先对待检样本进行SNP芯片检测,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推断单倍型,进而判定个体携带HH4的概率。此方法不仅因依赖芯片检测而成本很高,同时还需事先建立参考群体的基因型数据库。
因此,亟需一种操作简单、准确高效筛查牛GART突变型等位基因携带者的分子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牛GART突变基因型的引物对和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牛GART突变基因型的引物对,所述引物对具体为:
上游引物GART-F:5’-GAAGGTGTCCTCTATGCTGG-3’;
下游引物GART-R:5’-TTTTAAGAAGTGGGAGGATC-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牛GART突变基因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PCR扩增:以待测样本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前述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
2)扩增产物酶切:用限制性内切酶Mse I对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消化,得到酶切产物;
3)电泳检测:将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通过观察酶切产物的电泳条带,判断待测样本的基因型。
进一步地,通过观察酶切产物的电泳条带是否存在长度为117bp的条带,判断待测样本是否为突变基因型。
进一步地,PCR反应体系以25μL计为:
进一步地,PCR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8min;95℃变性30sec,60℃退火30sec,72℃延伸1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进一步地,酶切反应体系以20μL计为:
进一步地,酶切反应条件为:在水浴锅中37℃消化2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扩增产物在进行酶切之前,利用凝胶电泳检测长度为276bp的条带存在。该条带即为PCR扩增产物片段。
牛GART基因隐性有害突变携带者部分测序结果见图1,上述PCR扩增产物片段的野生型等位基因有3个Mse I酶切位点(见图2),可进行酶切反应将276bp的片段切为4个片段,即154bp、59bp、58bp和5bp;突变型等位基因,由于A→C突变,导致1个酶切位点消失,从而只产生3个片段(154bp、117bp和5bp)。因此通过观察酶切产物是否存在117bp条带,即可筛查突变型等位基因的携带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83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